秋季干旱少雨,燥邪当令,又是夏去冬来的转换时期,人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由此秋燥之邪就易乘虚侵入,引起许多疾病,所谓“秋后算账”。自“立秋”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很多人都出现了身体不适。中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功能减退,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以下几种常见疾病及预防。
降温易发脑血管病:寒冷是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因为人体在低温环境中,血管会收缩,由此导致血压上升,心脏的负荷也随之增加,大大增加了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作几率。高血压患者进入秋冬季应经常测量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让血压平稳地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波动太大要及时就诊。老年人在入冬前应该进行凝血功能、血黏度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视检查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换季胃肠道疾病高发:秋冬换季时节,老年人的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溃疡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常见的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很多人都会觉得腹痛、反酸、呕吐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返流很多见,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会增多,容易出现上腹部饱胀感、嗳气、烧灼感、胸痛等消化道不良等表现。老年人消化器官老化,肠胃疾病表现常常不典型,而且常会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多脏器损害,所以一旦出现“闹肠胃”医院就诊。
病毒侵袭呼吸道:不少老年人怕冷,所以秋冬季会减少室外活动,在家也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会变得浑浊,令本来就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更加容易被病毒、细菌侵袭,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所以老年人秋冬季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户外活动,在家要保证空气流通,即使气温较低也应定时开窗通风,睡前醒后应适当多开一会儿窗户。老年人因抵抗力较差,秋季受凉后易被病毒侵袭,要做到勤锻炼,合理膳食及保暖。症状重的感冒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此外,秋季早晚温差较大,这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有心脑血管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入秋以后应加强身体保健,及时查找可能导致疾病发作的原因,并早晚注意保暖,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应对温差变化大可能引发的疾病。
预防中风:控制好血压是关键,中风与血压波动有密切关系,血压波动大的时候,人会出现不适反应,比如说头痛,情绪烦燥;有一些人感觉到胸闷等等一些变化,这时候我们要尽快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解,看看血压是否稳定,如果稳定,情况就比较好,如果不稳定,就要向医学专家进行咨询,及时服用药物,使我们的血压趋于稳定。痴呆:全身健康保障更能有效预防。虽然现在尚没有哪一种方法可以预防痴呆,但我们还是强调全身的健康保障,特别是心脑血管的情况比较稳定,或者是接近正常的健康指标,发生痴呆的机会就会减少。有一部分痴呆病人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医学也尚在研究中。
进补:天然食品更胜保健品,所有的食物和保健品我们要两方面看,从它宣传的功效来讲确实不错,但是任何的加工食品毕竟不如天然的食品更加有利于人体。我们的保健食品也有一些添加剂,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利的。所以推崇老年朋友尽可能使用天然的食品,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进行蛋白质的补充、维生素的补充、糖分的补充和脂肪的补充,这样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