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历过支架植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冠心病患者仍然很忌讳给自己体内置入异物,更何况还需要终身服用大量抗血小板药物。以致于有些心脏病病人打心底里就抵触支架置入治疗。甚至有的心脏病患者为了不放支架,每天都在和心绞痛发作作斗争,生活苦不堪言。
有没有一种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后会慢慢被人体吸收?成了很多心脏病患者的梦想。
如今的答案是:有!而且已经在国内开始使用了!
生物可吸收支架,又称生物可降解支架,目前已经在国内上市,医院已经进入了临床使用。一、这种可降解支架是如何构成和工作的呢?
它的支架结构是由一种名叫“左旋乳酸”的聚合物制作而成,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一段时间后可被完全降解。在支架表面涂有可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抗再狭窄药物“雷帕霉素”。
当可吸收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处,支架扩张可以撑开狭窄病变,然后抗狭窄药物发挥药效确保血管长期通畅,随后2-3年的时间里,植入的支架缓慢的被人体吸收,最终完全消失。
二、这种支架的效果如何?使用范围和传统支架又有哪些不同呢?
国内一些心血管病专家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吸收支架的治疗效果“不劣于”目前使用的传统支架(不劣于,通俗的说是不次于的意思)。
那么,可吸收支架可以替代传统支架了吗?当然不是。在具体使用中,可吸收支架与传统支架是有一定区别的,而这些区别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和使用的安全性!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冠脉病变的适用类型和支架植入过程两个方面。
其一,冠状动脉病变适用类型。传统的支架使用范围广泛,从冠状动脉小血管到大血管,从左主干病变到分叉病变,从软斑块到钙化病变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从目前的临床使用中可以看到,可吸收支架比较“娇气”,使用范围没有那么宽,甚至有些理想化。比如,病变长度小于2厘米,直径在2.75-3.75毫米的冠状动脉。而不建议使用的情况,比如左主干病变,直径小于2.5毫米的小血管狭窄,血管闭塞病变,还有较为弯曲的血管等等。此外,一些特殊的分叉病变和钙化病变,也是要小心斟酌的。
其二,支架的植入过程。传统的支架植入过程和可吸收支架比起来要简单而“廉价”的多。因为可吸收支架要精确判断冠状动脉血管的大小,支架大小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塞。所以在可吸收支架的植入过程中,判断管腔直径的特殊器械需要反复使用,比如血管内超声,这就会额外增加一大笔手术费用。
虽然可吸收支架还面临着使用范围较窄、治疗费用较高的问题,但是已经为广大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无植入物”治疗心脏病的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医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克服这些困难,给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治疗方式。
猜你还想看;
冠心病中医治疗方法冠心病吃什么中药
预防冠心病复发,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心脏支架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少坏处?这次全盘托出!辟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