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特地整理了关于心脏疾病的分类和检查,让各位更了解心脏疾病。
心脏病的早期症状:
体力活动劳累时或饱餐、寒冷、吸烟、紧张时,有心悸、疲劳、气急、呼吸困难感等不适,或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出现下肢浮肿。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
心脏病的症状:
在心功能代偿期,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心功能失代偿期,则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大多数患者基础病变不同,病情轻重不一,又往往伴有多种疾病,使其症状不典型,常见有反复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憋气,劳力性呼吸困难,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心动过速,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明显紫绀。部分有心绞痛、晕厥,排汗量异常。晚期病例则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和肺水肿。
心脏病高发人群:
1.年龄大于45岁的男性、大于55岁的女性。
2.吸烟酗酒者。3.有家族遗传病史者。4.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心血管内分泌疾病患者。5.缺乏运动或工作紧张者。
心脏疾病主要分为三大类:结构性、血管性及传导性,不同疾病要做的检查也大有不同。
第一,结构性心脏病。
通俗来讲就是心脏的结构出现了问题,其中包括心房、心室间隔的缺损,瓣膜出现了狭窄以及关闭不全等。这些疾病常见于儿童、少部分年轻人和一些老年人,通常没有什么症状,只有当缺损的面积很大或瓣膜狭窄、关闭不全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一些心功能不全相关的症状,如活动耐力下降、胸闷、心慌、气促等,这些问题通过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
第二,血管性心脏病。
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冠心病,简单来讲,就是给予心肌提供能量的运输管道出现了问题,大部分的情况是血管变得狭窄,也就是管道不通了,运输的血液和氧在心脏需要的时候不能够充分提供,从而产生了胸闷、胸痛、咽部发紧、左侧肩膀以及后背部疼痛的各种症状。要想知道这个管道有没有狭窄,最基本的是心电图检查,但只有在症状发作的时候做心电图才有可能发现问题,如果检查时并没有出现心脏不适,可以做负荷心电图试验、6分钟运动负荷平板试验、运动核素心肌现象检查以明确。上述检查不适用于症状比较重的患者,重症患者可以做心脏CTA或冠脉造影检查,更直观地了解血管的基本情况。
第三,传导性心脏病。
?
就是说心脏跳动出现了问题,包括心跳慢、心跳快、心跳不规律、漏跳等。这些人会有心慌、头晕、晕厥等不适症状,这就需要做心电图检查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持续监测。当然,有的心律失常并不是持续存在的,这样的病人可以进一步做有创的电生理检查或心脏埋藏式Holter检查以明确。
心脏疾病无小事,如果出现心脏方面的不适,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