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指导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人坯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时期属正常)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
一、先天性心脏病有什么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大体上可分为紫绀型心脏病和非紫绀型心脏病。皮肤面色发紫在医学上称为“紫绀”,是由于大量含氧量少的血液流到该处引起的的症状。轻度的心脏畸形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杂音,在专科医生诊查时可被发现。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发育迟缓,常常表现为手足和颜面发紫,特别是以口唇、鼻尖和耳廓、手指尖为显著,早哭闹时更为明显;活动时易感劳累;常感冒并且不易痊愈;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二、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最佳治疗时间?
手术最佳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先天畸形的复杂程度、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全身发育及营养状态等。一般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建议1—5岁,因为年龄过小,体重偏低,发育及营养状态较差,会增加手术风险;年龄过大,心脏代偿性增大,有的会出现肺动脉压力增高,使手术难度增加,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天畸形严重且影响生长发育、复杂畸形需分期手术者手术越早越好,不受年龄限制。
三、心脏手术后应如何对待体力活动?
无论做了哪种心脏手术,术后早期,即在三个月内应限制活动量。随着机体的康复,经过复查,取得医生同意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手术半年以后,如经复查各方面恢复良好,即可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