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冬至”,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太阳运行到黄经度时。据史料记载,早在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籍《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渐升,阴气渐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今年12月21日进入“一九”,年3月3日进入“九九”。“出九”之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春暖花开。
我国民间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气象资料显示,每年冬至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出现,造成骤然降温。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显示,从21日起,一股新的冷空气将影响我国部分地区。
天津中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值此时节,公众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以防感冒等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外出,要注意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在饮食调理上,多吃些大葱、洋葱、山药、桂圆、栗子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便于御寒,并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多吃蔬菜和樱桃、木瓜、山楂、龙眼等温性水果,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郁。
冬至喝杯补肾茶冬至,又称“冬节”、“贺冬”,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隆冬时节,自然界阳气不足。所谓阳气,就好比天上的太阳,是我们生命的基础。
中医认为,阳气的发源地在肾,肾藏精,为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人体与自然界有个相应的平衡,此时机体会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人自然就容易犯困。因此,补肾尤为重要。进补时要注意区别体质,寒热虚实有别,盲目进补非但不能起到补的效果,反而会让疾病缠身。此外,寒冬季节里阳光好的时候,去户外晒晒后背、散步跑步,可以温煦肾阳,有助增强机体活力,让人神清气爽。但要注意避免运动过量,大量出汗会使人体阳气外泄,有违冬季潜藏精气的养生原则。这里再介绍几个补肾的茶饮良方:
杜仲茶。杜仲叶12克,红茶3克。将杜仲叶切碎,与红茶一同放入茶杯中,沸水冲泡10分钟即可饮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对于肝肾阳虚引起的尿频尿急、腰膝酸痛,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核桃蜜茶。核桃仁10克,捣成细末,加入红茶15克,用沸水冲泡,饮用时调入适量蜂蜜即可。此茶可温肾助阳,改善肝肾阳虚、气血亏虚。
干姜枸杞茶。干姜、枸杞各10克。加水毫升,煮沸10分钟即可饮用。搭配几朵菊花,可避免上火。用于辅助治疗由肾阳虚衰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疼痛、倦怠乏力等症。
冬至吃饺子营养不可少12月21日就是冬至节气了,冬至不仅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而且以前还作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来庆祝,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庆祝节日肯定离不开吃,过冬至北方各地一般都吃饺子。
饺子虽小,却包含着营养健康的学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指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从底层到顶层依次为粮谷类、蔬菜水果、禽肉鱼蛋类、奶类及豆制品,塔尖是油盐。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属于粮谷类;小小饺子皮可以包罗万象,蔬菜、肉类、蛋类、海鲜等,都可以包进来;调饺子馅时还加点油……饺子搭配得合理就是一个小“宝塔”,如果搭配得不合理,就有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问题。
京华时报记者夏文
对于吃饺子,马冠生有六项建议:
1.自己动手:市场上各种速冻饺子少了自己动手包带来的暖融融氛围,而且馅的内容如何也没法保证。建议自己选肉、剁馅,和家人朋友一起包饺子,虽然费时、费力,但无论从心情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而且安全营养。
2.肉类适量:好多人过分追求口感,喜欢吃“一兜肉丸”的饺子。以前,平常吃肉少,逢年过节吃点肉,可以改善生活。现今,平常吃的肉已经偏多了,所以,尽量少用肉,或者干脆做成素馅饺子。做馅时用的肉不要太肥,原则是少放肉多放菜。
3.点到为止:许多人调饺子馅时,觉得只放肉香味不够,还要另加好多油。口味要讲究,健康也要注意,我们吃的油已经过量了,油多容易影响健康,所以应该点到为止。
4.莫丢营养:由于蔬菜中含的水分比较多,用蔬菜做馅时怕馅太稀,大家都习惯把蔬菜中的水分挤出去倒掉再拌馅,这样等于把其中的营养素也给倒掉了。菜需要挤水的话,把挤出来的水分用来拌馅,防止营养的白白丢失和浪费。
5.用盐要少:油多了口味就有点腻,多加盐或酱油,口味是好了,可吃进去的盐自然而然也就多了。吃盐多了,血压就会升高。所以,油适量,盐要少。
6.来点醋蒜:醋和蒜可以称为饺子“伴侣”,吃饺子离不开醋、少不了蒜。好多人怕吃蒜后有气味,可以把蒜捣成蒜泥,就解决这个问题啦。
冬至养生吃什么六种食物最御寒
1.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事实上,在江南地区,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进补,所吃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吴中藏书羊肉。
2.猪肉
相比于羊肉和牛肉,猪肉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低,而脂肪含量高。猪肉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猪肉性味甘成,滋阴润燥,可提供血红素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3.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样精加工,而是多半在脱壳之后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这种口感较粗的黑米适合用来煮粥。煮粥前先浸泡,充分吸收水分。泡米用的水要与米同煮,以保存其中的营养成分。还可以做成点心、汤圆、粽子、面包等。
4.生姜
冬至的另一道民俗食物是腊味姜饭,生姜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一植物以肥厚而具辛辣气味的地下根茎作为入馔的材料,细分来又有白姜、黄姜、黑肉姜、沙姜等不下十种,常见的生姜多半则是辣味适中的黄姜。
5.梨
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选,它含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果糖、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梨有润喉生津、润肺止咳、滋养肠胃等功能。
6.坚果
中医认为坚果多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得多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季则是“雪中送炭”了。此外,坚果多数能补肾,与冬季的对应脏器“肾”正好呼应。适量食用坚果,称得上是冬至养生的窍门。
冬至养生食谱
1.花生黄豆炖猪蹄
猪蹄克,花生50克,黄豆克,党参30克,当归20克,生姜3片,陈皮5克,料酒适量。黄豆提前浸泡12小时,花生开水煮上2分钟沥干水分,猪蹄去毛洗净,剁成小块,用开水焯烫后捞起。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料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撇去浮沫,转成小火慢炖约2小时,待猪蹄微烂时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2.天麻乌鸡汤
乌鸡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克,生姜3片,红枣5枚。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把天麻、川芎、茯苓洗净后塞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把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入生姜、红枣、清水适量,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3.排骨萝卜汤
猪小排(猪肋排)克,辅料:白萝卜克,调料:盐5克,味精2克,醋5克,大葱10克,姜5克。将猪小排骨洗净,剁成段;白萝卜去皮,切成块;葱切段,姜切片备用;将锅置于旺火上,倒入清水烧开,下入猪排骨块和醋煮开。撇净浮沫,加入葱段、姜片烧开后,加入白萝卜块,倒入沙锅内,盖上锅盖,改用小火煮2个小时;至猪小排骨肉熟烂离骨,拣去葱段、姜片不用,放入精盐、味精调好口味即可。
4.山药羊肉汤
羊肉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将羊肉剔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用清水浸透后,切成2厘米厚的片,把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烧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倒入羊肉碗内即成。
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