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
小团给大家介绍三位优秀少年
他们是郭雨鑫张海强张华
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江西省仅有5位学子获得该奖项哦
下面小团给大家讲述他们背后的故事
郭雨鑫金牌成绩、金色年华、金子心灵荣誉属于大家,成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上下滑动看完整版信息)
“从中科院院士黎乐民手中接过证书!”“航天英雄聂海胜亲自颁发金牌!”面对身边同学的艳羡不已、啧啧称赞,郭雨鑫只是略带腼腆地摆手微笑:“荣誉属于大家,成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年8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科协和香港特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隆重举办。经过激烈角逐,赣州中学郭雨鑫同学凭借个人精彩表现,最终摘得金牌,这是江西省中小学组选手收获的唯一一枚金牌(全国仅10人),同时荣获专项奖“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郭雨鑫的作品《定时及多功能导引吃药药箱》凭借其三个创新功能:防止病人在非吃药时间吃药;通过灯光、语音、电话等手段提醒病人吃药;引导病人吃该吃的药,博得了评委和参观观众的一致好评。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中科院院士黎乐民等领导以及航天员聂海胜和刘旺分别出席开闭幕式。航天员聂海胜和刘旺与参赛代表亲切会面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太空经历,并为获得金牌的选手颁奖。
郭雨鑫成长道路上,收获了很多的成功和骄傲:中学阶段每学期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连年荣获学校奖学金,多次获得赣州市“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各项学科竞赛获一、二、三等奖……每每谈及这些,他总是谦逊地把“军功章”归于父母老师的培育和指导、同学朋友的团队协作,学校、社会的关心支持,归于自己的永远是那个腼腆的摆手微笑。相比荣誉,他更看重的是每一次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带给他思想上的飞跃,视野上的开阔,心智上的成熟以及能力上的提升。
学生会副主席、班长、演员、运动员、志愿者
郭雨鑫今年17岁,一米七八的个子,是个阳光的大男孩。除了“00后”的标签以外,他还有“学生会主席”“班长”“演员”“运动员”“志愿者”等诸多标签。这些对他而言不是包袱、累赘,而是难得的历练,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他从来不缺席青春的每一场盛宴,努力把握每一个成长机会,把青春描绘成了一幅金色画卷。
作为学生会副主席,他发挥自己头脑灵活,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特点,具体策划和组织实施了诸如“励志演讲”“学雷锋”“清明祭扫”等活动,为校内外注入了一股夹杂着青春气息的正能量;作为赣州中学高二宏志二班的班长,他急班主任之所急,想同学们之所想,挺身在前,功成不居。他策划并主要参演的艺术节文艺汇演节目《变形记》获得了学校一等奖,第六届校运会上,由他主创的校运卡通吉祥玩偶的出场形式,为班级赢得了满堂喝彩……所在班级也连年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级”“学业成绩优秀班级”;他不仅能力强、点子多,而且酷爱运动。中学阶段六届校运会,他都是米第一名,成为赣州中学校运相册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另外,他尤其喜爱足球,是校队主力球员。赣州中学是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校队两次蝉联赣州市中学生足球比赛第一名,年代表赣州市参加全省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获全省第四名。郭雨鑫同学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尤为突出,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作为一名志愿者,郭雨鑫常常以文明、自信、友善、热心的身影活跃在社区、街道、福利院、学校、家庭,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自己做为一个公民、市民、学生、儿子应尽的义务,为自己的青春年华画上一道最温暖的底色。
书卷气、阳气、侠气、正气
“勤为小径,攀书峰必自有路;苦作大舸,筏学海岂怕无边”是他的学习座右铭。他总是说,作为一个学生,尤其是一个班长,首先自己在学习上就要突出,要优秀,这是表率,更是责任——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班级负责。于是常常可以看到他手捧书本,沐着晨风与朝阳,在教学楼天桥上朗朗诵读;看到他自习课上,端坐在书桌前,掩卷托腮而思;看到他辩论会上,西装革履,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他不仅有儒雅、阳光的外表,更一颗小太阳般的心灵。见到每一个老师,无论有没有教过他,都能主动问好。在日常的寝室生活中,他总是主动地打扫寝室,扫地拖地擦窗,在看到别人的桌子比较乱的时候,他会帮别人整理好;有些同学会忘了整理自己的床铺,他总是在默默地帮他们完成。寝室厕所里的墙壁上有许多污垢,他不辞辛苦的用抹布把污垢一个一个擦干净,又自费买来墙纸贴在墙壁上,美化寝室,带领室友多次获得“文明寝室”的称号。
同学有困难,总是他第一个冲在前头,毫无怨言的帮他人解决疑难问题,却不计较任何的回报,面对同学的感激和称赞,他依然是腼腆地摆手微笑,如一缕清风拂过。有一次运动会,一名同班男同学在进行完一千五百米的比赛之后,因体力透支而昏倒在地。在跑道旁加油的他二话不说跑到那名男同学身边,一个人将他抱起,顶着烈日,满头大汗地赶到医务室。在将同学送到医务室之后,他主动为同学支付了医疗费,在看到同学已经渐渐恢复过来之后,他又端茶倒水,嘘寒问暖……
在校外,他积极投身志愿者活动。常利用周末时间做交通协管员,制止一些交通违法行为,虽然有人不理解,甚至态度恶劣,但他坚持原则,耐心劝导,展现了文明、自信的高素质中学生形象。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在社区、街头、小巷清除垃圾广告的活动,在公交车上,做安全文明宣传员等等。他平日里所做的这些事情,可以从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找到最合理的解释——“即便我成为不了太阳,也要做一颗最亮的星星,照亮一角夜空。”
对于名字里“鑫”,他自己有过这样的注解:“鑫”由三个“金”组成,第一个“金”代表“金牌”——追求卓越,第二个“金”代表“金色”——丰富精彩,第三个“金”代表“金子”——温暖明亮。郭雨鑫同学一定会人如其名,成为万点繁星中最温暖、耀眼的一颗!
张海强心较比干多一窍,身似磐石意志坚科技创新,超越自我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看到曹雪芹如此形容林黛玉他都深有感触,很多人不由得会思索出一句“心较比干多一窍,身似磐石意志坚”来形容张海强。“疾苦为舟可渡海,创新无疆自奋强”是一长辈对他的评论,他说:“海强是个与苦难作战的战士,创新是他最厉害的武器,一路来,他披荆斩棘,从参与者到领导者,科技创新,超越自我。”
张海强个人介绍
张海强,男,华东交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他出身贫苦农家,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身体抗体紊乱,感冒咳嗽伴随他一路走来,高考前持续发烧一个月,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毅力,考上了一本。他在大学担任过班长和科技创新实验室管理员,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而且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连续三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国家奖学金、动感地带一等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在科研方面,他申请国家专利24项,登记软件著作产权1项、发表论文1篇,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第九届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竞赛全国二等奖暨华中赛区一等奖,江西省计算机作品竞赛一等奖,负责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并且被评选为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年度江西省优秀团员、年度江西省龚全珍式向上向善好青年,个人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大学生》杂志等媒体报道。
信念与拼搏
他在大一暑假参加了由华东交通大电子创新基地实验室的暑期培训,他加入了《铁路自然灾害报警系统》这一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组,研读了多篇关于铁路自然灾害及物联网、互联网方面的论文和书籍,这次培训他还自荐担任了管理员,为了让实验室各种培训工作运行得更加顺利,他多次彻夜审查、批改培训人员的文献综述和培训心得等文件,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要让各个项目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看新闻报道大雾、雾霾导致车辆连环相撞交通瘫痪时,他就想设计一种行车安全系统以减少在大雾、大雨、雾霾等低能见度天气下高速公路上车辆侧碰、追尾、连环碰撞等交通事故的发生,于是项目《低能见度天气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系统》新鲜出炉。
成长与成就
一年来,为了完成设计,他组建团队,逐步完成项目,为了模拟低能见度的环境,他要求要在雨天进行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是年11月,那时刚进入冬天,在下雨时气温骤降,他们那几天都在进行实验,最后一天,雨下得很大,为了能更有效的完成实验,他不得不扔下了雨伞,实验进行至傍晚,回到实验室时,他全身湿透。为了解决高速公路隧道口由于特殊气流环境及地理位置容易结冰而经常导致交通事故的问题,他设计了《高速公路隧道口冰雪智能报警装置》,他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设计了《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衣》、《高速公路隧道智能防火灾系统》、《可防高温天气小孩遗留车内的报警装置》等服务于交通安全以及生活安全的专利。
张华创新梦想·绽放青春题记
黑夜寒冷、饥饿苦战,孕育着青春的花苞;她愈加饱满,智慧的火花在思想中激烈碰撞,黎明到来时,将会是一个华丽的绽放。
谁的一生无青春,谁的一生无梦想?
挥洒过青春的汗水,是我们追求理想的最有力证据,也是我们在将来回首过去最值得骄傲的。
子曾经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的流逝有如驹过隙,转瞬即逝。创新的道路,漫漫而修远,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让我们加快创新的脚步吧!
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枯燥的数据、冰冷的仪器、乏味的等待,这是大众对科研工作的普遍认识,也是将绝大多数人挡在科学研究门外的主要原因。虽然困难重重,但在通往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却从都不缺乏激情洋溢的探索者,来自东华理工大学的张华正是其中一员。
“坚持梦想,必定绚烂,何来寂寞?”
当被问及如何能在枯燥的科研中战胜寂寞,自得其乐时,他如是反问自己。在他的眼中,化学研究不仅不乏味,反而绚丽多彩,神奇无限,令人神往。
大学本科二年级开始,他便开始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期时间进入陈焕文教授的质谱科学研究课题组学习。从刚开始耐心观察师兄师姐做实验,到自己操作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都用心去思考与体会其中的每一个原理和技巧,一点一滴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在江西,暑假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间,而寒假却往往是天气最寒冷的时间,一个个炎热漫长暑假和寒冷寂寥寒假的辛勤耕耘,见证了他科研创新路上的坚定信念,成长的脚步越走越远。
当被问及如何能在枯燥的科研中战胜寂寞,自得其乐时,他如是反问自己。在他的眼中,化学研究不仅不乏味,反而绚丽多彩,神奇无限,令人神往。
大学本科二年级开始,他便开始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期时间进入陈焕文教授的质谱科学研究课题组学习。从刚开始耐心观察师兄师姐做实验,到自己操作实验仪器,独立完成实验,都用心去思考与体会其中的每一个原理和技巧,一点一滴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在江西,暑假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间,而寒假却往往是天气最寒冷的时间,一个个炎热漫长暑假和寒冷寂寥寒假的辛勤耕耘,见证了他科研创新路上的坚定信念,成长的脚步越走越远。
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
从本科时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学习,到正式以研究生身份进入到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开始研究生学习。在这样一个由陈焕文教授带领的国际高水平科研团队中,他开始执着于方法的探究、数据的测定和仪器装置的研制。在团队核心精神“诚信·感恩”的熏陶下,让他的创新之路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导师让他知道研究生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论文的学习和写作是读书的沉淀、岁月的积累,知识是有规律的探索与总结,能在交流中的碰撞中得到启迪。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之所以能锋利可用,是出于艰苦卓绝的磨砺;梅花之所以有暗香盈袖,是源于经霜凌寒的成长。“磨砺”与“苦寒”,都是创新路上敢于奋斗的心志、肯于吃苦的经历。“磨砺”与“苦寒”过后,我们定会收获一份属于我们自己青春的荣光,在科研的道路上彰显我们创新的风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年8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他第一次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权威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发表了题为《Directcharacterizationofbulksamplesbyinternalextractiveelectrosprayionizationmassspectrometry》的研究论文,原创性地首次提出了直接获取凝聚态样品内部分子信息的快速质谱分析方法,为复杂基体样品直接质谱电离技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ScientificReports杂志的审稿专家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的研究意义,认为文章所阐述的研究发现让直接质谱技术的分析层面从样品表面深入到样品内部深层的三维空间,极大地扩展了常压质谱电离技术的研究视角,认为该方法在植物代谢组学、活体酶分析、食品安全和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为直接获取整体样品内部化学信息提供了新思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张华同学在科研学习的道路上收获了许多。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tificReports、AnalyticalChemistry、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等上发表高档次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期刊1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并做报告,发表会议论文7篇。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五届亚洲与大洋洲地区质谱会议(5thAOMSC)“PosterAward”和“TravelAward”,中国化学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优秀青年报告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省铜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赛区省优秀奖,校“优秀研究生”,校“壹等综合奖学金”等荣誉。此次,他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对他科技创新成果的又一次肯定和表彰。
创新,是科研探索路上的灵魂,唯有最艰苦的等待,最艰难的坚持,以及最崇高的坚守梦想,才能获得最经久不衰的掌声。在孤独和拼搏中你最终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荣光。让我们用青春的印迹写下人生的荣光,给自己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张华个人简介
张华,东华理工大学级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陈焕文教授。他对科学研究充满深厚的兴趣,执著追求科学真理,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tificReports、AnalyticalChemistry、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等上发表高档次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期刊1篇;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并做报告,发表会议论文7篇。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五届亚洲与大洋洲地区质谱会议(5thAOMSC)“PosterAward”和“TravelAward”,中国化学学会第二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优秀青年报告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西赛区省铜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赛区省优秀奖,校“优秀研究生”,校“壹等综合奖学金”等荣誉。
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的介绍结束啦
想必大家也被这些少年的奋斗精神
深深感动了一把吧
那我们一起向他们学习吧
年9月5日/第期
编辑:常玉凤汪星逸刘锐
稿件整理:江西省学生联合会新媒体中心
让我们在评论区看见你的声音!
征集 赣青团学 在这里,激荡理想,共享思想,共话青春!北京治愈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如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