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种类繁多,大多可以通过内科介入手术及外科开胸手术来矫治。手术当中可能用到支架、瓣膜、钢丝及补片材料等,这些材料手术后并不取出,常常伴随一生。在随后的生活中,有一个让患儿和家长困惑的疑问常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宝宝术后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吗?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核磁共振检查的相关问题。
MRI(磁共振成像,通常也叫核磁共振)
什么是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呢?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检查。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核磁共振检查是禁忌呢?从上面核磁共振的原理可以了解到,核磁共振可以产生磁场和热效应,因此只要材料没有磁性(铁磁性)和热效应,或者材料的磁性和热效应很弱就不会影响核磁检查。下面就心脏术后常见的植入物分开聊一聊。
1,无磁性材料是指特殊不锈钢、钛、钛合金、镍钛合金等材料,这也是目前制作支架的主要材料。无磁性材料在磁场中并不会受力,也不会有磁场所致的热效应,因此植入当时就可以进行核磁检查。对于弱磁支架,在植入6~8周后(新生内膜固定了支架)进行核磁检查是没有问题的。
多种机械瓣
2,在植入瓣膜后的任何时候进行核磁检查都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心脏运动和血流对瓣膜造成的冲击要远大于核磁检查对瓣膜的影响。而在热效应方面,核磁检查中人工机械瓣膜的升温不会超过1℃,根本不必担心。
ICD(两种)
3,起搏器和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是核磁不安全的。
4,正中开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核磁检查是安全的,无论胸骨是否用钢丝固定,还是有临时起搏器导线残余,磁场效应不可能导致植入物异位,热效应也很弱。而且,常见的补片材料都是无磁的,自然也不会影响核磁检查。
Attribution:
MRI:byBlausenMedicalCommunications,Inc.[CCBY3.0],viaWikimediaCommons
多种机械瓣:Z22[CCBY-SA4.0],fromWikimediaCommons
ICD:byBruceBlaus[CCBY-SA4.0],fromWikimediaCommons
杨学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