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小王是家里的顶梁柱和单位的骨干,某天突发心肌梗死,幸亏抢救及时,保住了生命。
手术很成功,治疗也很到位,但是从此以后小王总是间断出现胸闷的症状,多在傍晚至夜间发作,经常大半夜呼叫“”医院急诊,反复住院查各项指标非常正常。
医生跟小王说,您没事,回去接着吃药吧,但是症状丝毫没有减轻,严重影响了工作及生活,这让小王很是苦恼。
小王究竟是怎么了?不理解的家人和同事都说他装病。其实,这不怪小王,心理疾患也是可以出现躯体症状的,这就是今天小编要向大家介绍的“双心疾病”。
什么是双心疾病
有一种病
有一种病……
喋喋不休,周身难受,天天失眠,见谁都烦
头痛头晕,胸闷心悸,腹胀背痛,腿麻脚凉
“东痛西痛”到“到处都痛”
“东不舒服、西不舒服”到“到处都不舒服”......
多次检查仍然找不到原因,症状与体症不符......
你可能的得的是双心疾病!
双心疾病
什么是“双心疾病”?
所谓的双心疾病,也就是同时患有心脏病和心理疾病,而且这两种病往往可以相互诱发。一方面,心脏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焦虑,又更容易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这种不健康的精神状况会引发人体释放较多的激素,导致血管收缩,引发更严重的心脏问题。
●双心疾病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1没有心脏病,但自己觉得得了心脏病
经常感到胸闷、胸痛、憋气、心悸等症状,但各项检查都正常。
这种往往多见于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集中,经常加班熬夜;或是中老年人身边总听到有人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而越发惊恐、忧虑、失眠,自觉得了心脏病,从而反复多次就诊。
2心脏病不严重,但自己觉得心脏病很严重
这类患者中年人居多,确实有些高血压、偶发室性早搏等疾病,但是对自身的严重程度不了解,特别是听他人描述或是在通过网络查询后,认为自己病情严重,从而产生严重的恐惧感,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3存在较严重的心脏病,治疗后心理仍无法承受
如心脏支架、搭桥、起搏器植入等术后患者,尽管手术治疗很成功,但在经历了急救、手术、病友死亡等刺激,及对疾病预后的不了解,忧心忡忡,无法正常工作及生活,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医院各科室心理障碍发病率
心理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
已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摘自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
由上图可知,心内科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那么,哪些心脏病患者容易发生双心疾病呢?常见的有:
顽固性高血压、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心脏支架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起搏器术后、难治性心力衰竭。
这些疾病或是因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效果不佳、反复住院、需要长期卧床等导致患者长期感到身体上的痛苦和烦恼;
或是要进行手术治疗,使得患者精神压力倍增;
或是尽管手术治疗很成功,但在经历了急救、手术、病友死亡等刺激,对疾病预后的不了解,从而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心身问题与双心疾病
情绪障碍
年德国精神病学家Heinroth提出的心身(mind-body)概念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问题的原因
原因
CAG\PCI与焦虑抑郁
现状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有术前焦虑者占55.3%
荷兰Eramus医学中心对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进行10年的随访发现:合并焦虑症状者占27.7%,合并抑郁症状者占24.8%。
国内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最近调查显示: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为为14.3%,抑郁发生率达27%。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疾病的联系
联系
抑郁和焦虑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和焦虑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后果
抑郁和焦虑可能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抑郁和焦虑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转归
冠心病合并情绪问题预后差
预后差
抑郁与焦虑症状相互重叠
症状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识别与诊断
方法
年由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提出采用简短的三问法来初步筛出心理障碍患者:
?是否睡眠不好,明显影响次日精神状态或需要用药?
?是否心情烦躁,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
?是否明显身体不适,但多次检查都没有发现能够解释的原因?
3个问题中如有2个回答“是”,符合精神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为80%左右。
填表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回答。分4个等级:1—没有或很少时间,2—少部分时间,3——相当多时间,4——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如果评定者的文化程度太低了不能理解或看不懂SAS问题内容,可由医护人员念给他听,逐条念,让评定者独立地自己作出评定。一次评定,一般可在十分钟内填完。
必须着重指出,SAS的20个项目中,第5,9,13,17,19条共5个项目的计分,必须反向计算。
护士作为患者最密切的接触者,病情及心理变化的发现者,以及双心医学的执行者,可以通过临床心理干预降低精神心理疾病对心脏病患者的负面影响。
概念
双心护理
双心护理是指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除了针对患者疾病的生物性治疗进行护理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主要通过语言及行为影响并指导患者,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方式,以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双心护理方法
护理心理治疗
绝大部分患者和家属不能识别情绪障碍,有时抑郁或焦虑所引起的不适症状,易被理解为心血管疾病的加重,从而再次加重患者的精神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护士能用心体察患者内心世界,积极交流,及时发现情绪障碍,及时告知并给予疏导,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面对疾病。
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个情绪的宣泄口,从而促进自身的恢复,如鼓励患者更多的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避免独居;培养兴趣爱好,分散精力。
全面综合的护理健康宣教
护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生活注意事项、个人保健相关知识,告知用药目的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判断疾病,提高依从性,提高对疾病发作的应激能力。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平衡过渡到患者角色中去。
情绪调整训练
为克服患者患病中的不良情绪,护士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松训练。音乐疗法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音乐有镇痛、解除紧张、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因此,帮助患者培养健康丰富的生活情趣,如养花、钓鱼、书法、绘画等,有利于心理障碍的克服和放松心情。
运动疗法
教育患者运动的方式要因人而异,运动要规律化,循序渐进,以轻体力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骑单车和走路等;避免过分剧烈和竞争性运动,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老年患者可打太极拳、步、练气功等;运动强度逐渐增大,持久的运动对心脏最有益。
参考文献
[1]李益萍,王肖龙.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双心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9):28-31.
[2]vanDijkMR,UtensEM,DulferK,eta1.DepressionandanxietysymptomsaspredictorsofmortalityinPCIpa—tientsat10yearsoffollow-up.EurJPreyCardiol,,54(3):-.
[3]中国康复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在心血管科就诊患者的心理处方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6-13.
[4]余国龙,邓云龙.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1(22):-.
[5]庞静.双心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3):-.
随手记得点个赞哟陆振宁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