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过硬技术展名医风采一次介入手术同时解决

见到患者陈某的时候,一家人正拉开窗帘享受着灿烂阳光。病房内窗明几净,妻子抱着才1岁多的孩子在旁边温声细语地陪他说着话,温馨祥和画面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

在采访中,性格朴实的夫妻俩说的最多就是“谢谢”,感谢医生护士对他们的治疗与照顾,尤其感谢耿召华主任。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陈某的病情说起。

陈某今年27岁,发现先心病已经15年多了,一直不当回事,顺利恋爱并结婚,顺利生了孩子。不久前妻子知道了他患有心脏病,在埋怨之余,又非常心痛和担心,在妻子的督促下,医院做了心脏彩超检查初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全心明显增大”,经朋友介绍来到了我院就诊手术。入院之后,陈某的心情却犹如坐过山车一般。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方确诊病情,先心病复合畸形给医生出难题

陈某入院前只是发现了动脉导管未闭,本以为是很简单的一次手术,但在我院进一步检查时医生却发现,陈某除了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径约6mm)外,还合并有高位的室间隔大缺损(直径约7mm),被确诊为同时合并两种先心病的复合畸形。

据耿召华主任介绍,像陈某这样同时合并两个大缺损的先心病复合畸形在临床上不多见于成人,因为复合畸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大,一般症状出现很早,很多人在儿童时期就被发现而进行了治疗。如果没有及时地早期治疗,或者人为拖延,很多人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很容易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而丧失手术机会,多数最终死于艾森曼格综合征和心力衰竭。

结合心脏彩超结果,医生考虑陈某还需进一步行右心导管检查、左心室造影、降主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肺动脉压力,室缺和动脉导管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主动脉瓣的解剖关系,最终选择治疗方案。如果肺动脉压太高,则患者已错失手术机会;肺动脉压不太高,则还有手术机会;另外,如果不能介入封堵或封堵不成功,只能选择外科体外循环下修补手术。

其中室间隔缺损是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中比较有难度、风险较高的一种先心病,而且陈某为高位室间隔缺损,缺损靠近主动脉瓣,封堵器可能夹住或与主动脉瓣接触摩擦,从而影响甚至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封堵器选择过大或位置不佳可能会压迫传导系统,导致房室传导阻滞。

手术策略和先后顺序也对医生提出了挑战,按常规应该先做动脉导管封堵,再接着做室间隔缺损封堵,但该患者室缺很大,位置很特殊,如果先做动脉导管封堵后室缺封堵不成功,患者仍要面对外科修补室缺。

反复斟酌后,决定先行室间隔缺损封堵,封堵成功后再行动脉导管封堵,为了不使室间隔封堵伞移位或脱落,术中避免导管碰到室缺伞,大大增加了操作的精细化及难度。

过硬技术塑造信心,选择最适合的介入治疗

得知病情后,陈某寝食难安,病情的复杂意味着手术的难度。看着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他不敢想象,万一手术不成功......

陈某的焦虑担忧引起了耿主任的注意。在了解到患者的担忧之后,耿主任及时宽慰病人,表示对陈某的病情他很有信心。“耿主任有信心,我们就相信他!”,最终患者放下心里的大石,静待手术安排。

问及为何对耿主任如此信任?患者表示对耿主任曾有耳闻,也在网上查询了耿主任的相关介绍,医院的宣传资料上看过耿主任的治病案例,对耿主任的医术信得过!更巧的是住院后他们还碰见了一位老婆婆给耿主任送锦旗,他们打心眼里觉得要不是医术过硬、真心实意为患者着想,患者又怎么心甘情愿将“荣誉”送与耿主任呢!

(患者为耿召华主任送锦旗)

最后,根据患者的详细检查结果,耿主任结合自己多年经验以及一些前沿技术,经科室反复讨论,仔细研究方案,最终决定于10月16日行有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检查,幸运的是患者肺动脉压中度增高,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均为左向右分流,患者还有手术机会。顺利建立轨道后,送入直径为8毫米的对称性封堵伞,顺利封堵室间隔缺损,封堵伞对主动脉瓣无影响,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台上和台下的医护人员都长长松了口气。接下来顺利建立了跨动脉导管的轨道,选择8/10毫米直径的封堵伞,腰凹征不明显,考虑超声和造影测量导管直径偏小,与覃军教授反复讨论后,果断换用12/14毫米直径的封堵伞,顺利封堵动脉导管,造影形态完美。术后马上复查超声,心脏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恢复良好,两天后出院。

(封堵器释放位置)

(手术结束后陈某与医务人员合影)

这里,我想起一位大师告诫学生反复说的话:挽救一位患者,就意味着挽救一个家庭,我们所能做的是为患者奉献最好的技术,不辜负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为患者制定的救治方案要体现个体化,多为病人和家庭实际情况考虑,多一点悲怜之心,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安慰和鼓励。

科普: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心血管畸形并存的先天性心脏病。

常见类型有室间隔缺损(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V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ASD合并PDA、ASD合并PS(法洛三联症)、主动脉缩窄(CoA)合并PDA、ASD合并二尖瓣狭窄(鲁藤巴赫综合征)等。

先心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是在单一型先心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介入治疗技术操作并非单一型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简单相加。需考虑先心病复合畸形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介入治疗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很多方面。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病情重,发展快,易早期出现症状,一旦发现诊断,应根据医生的安排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一次性治疗成功的,一旦治疗成功,绝大多数患者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特别是内科的微创介入治疗,有创伤小、不需要全麻、不留疤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费少等优点。

预约-

24小时心脏急救:-









































治白癜风哪里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bj/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