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约为出生婴儿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15万~20万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数百种特殊类型。有些病人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畸形,症状也大不相同。最轻的病例可能终生无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缺氧、休克甚至早死等严重症状。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1.肺炎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咳嗽和气短。临床之上,许多儿童常因肺炎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这是因为当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时,会引起肺充血和水肿。在此基础之上,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易导致支气管炎或肺炎,常与心力衰竭并存。如果单用抗生素无效,先天性心脏病得不到治疗,就应该同时控制心力衰竭,肺炎和心力衰竭可能反复发生,导致多发危重病甚至死亡。
2.缺氧
法洛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缺氧症。紫绀在出生时不明显,或只在哭泣时出现。产后6个月至3个月逐渐加重。婴儿在喂食、哭闹、散步和活动之后,呼吸急促加剧。儿童常有蹲坐现象,如行走一定距离后蹲之下、下肢屈曲、双膝贴胸等。重度患者(约20%-70%)有缺氧发作史。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面色苍白、四肢无力、气短、严重晕厥、甚至惊厥等症状。缺氧发作时间不一,通常可自然缓解,但常发作,对儿童有很大威胁。重度缺氧患儿应尽快手术治疗,经常发生的患儿应在紧急情况之下手术。
3.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作为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指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用以满足生理需要,所以利用代偿机制来弥补心功能的不足,如果代偿功能不强,就会导致心力衰竭,导致各种症状,如活动减少、心率加快、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频繁咳嗽、咽喉音或喘息音、肝脏肿大、颈静脉肿胀和水肿。心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尽早治疗。
4.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PAH)是指先天性充血性心脏病患者大量血液从左向左分流,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儿童胎儿血管未成熟,长期承受高流量和高压冲击,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促使肺血管收缩,增加压力,以减少右向左分流,进而发展为肺动脉高压,最终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也就是说,即使心脏病通过手术治愈,肺血管阻力也无法改变,肺动脉压仍然很高。另外,如果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全身循环压,血液会从左向右流动,孩子就会出现紫绀,即艾森曼格综合征,失去手术机会。
5.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脏、瓣膜或血管的心内膜炎,常发生在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如果心内膜长期受血流影响,心内膜会变得粗糙,或心腔之内血流异常,导致局部湍流形成,导致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之中的致病细菌在植物之中生长繁殖。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如持续高热、寒战、贫血、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有时还会出现栓塞表现,如皮肤出血点、肺栓塞等,如果抗生素治疗无效,手术切除植被、脓肿,需矫正心脏畸形或更换病变瓣膜。
6.脑血栓或脑脓肿
脑血栓或脑脓肿是法洛四联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脑血栓形成和脓肿可引起儿童长期缺氧和发绀,导致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增加,血液粘度增加,血流缓慢,为脑血管血栓形成创造条件,如继发感染可形成感染性血栓形成,或因脑组织引起缺氧,脑组织软化,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脑脓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极少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以自然康复,有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多,病情也会逐渐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观察、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等,当宝宝在家中被发现或诊断出来时,家长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正确诊断,以便给孩子及时、安全的治疗。
更多健康知识: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