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尿毒症性心脏病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引起尿毒症性心脏病变的因素有:

1、容量负荷过重:即由于水、钠在身体里的潴留,造成细胞外液,特别是血管内液增加,导致心脏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脏扩大,心胸比率增加,于是发生心力衰竭、肺水肿。

2、贫血:中度至重度贫血会引起心排血量增加、心肌肥大、心脏扩大、心胸比例增加,出现心悸、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高输出量心力衰竭。

3、动静脉瘘:内瘘占心排血量的7%~18.4%,如同时存在着两个血管瘘,分流量超过心排血量的20%,可使心脏容量增加,诱发心衰。

4、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持续性高血压可引起左室肥厚,左房、左室内径增加,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高血压能促使动脉硬化的进展,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5、冠心病:据统计在影响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因素中,冠心病占一定比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尿毒症患者的持续高血压、高血脂和钙、磷代谢障碍有关。

6、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肌传导障碍,酸中毒能抑制心肌收缩力。

7、尿毒症性心肌毒素:尿毒、肌酐、甲基胍及其他一些毒素在体内蓄积,可损伤心肌,及起心包疾病。

8、其他因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能降低心脏功能;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病毒感染、弥散性钙沉积、饮食不平衡、某些药物的有害作用等,都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尿毒症性心脏病与尿毒症性心肌病

尿毒症性心肌病是指肾衰竭时出现的心肌病变,多数由慢性肾衰竭引起,少数可由急性肾衰竭引起。

尿毒症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代谢毒素的作用:尿毒症时某些毒素如尿素、肌酐、琥珀胍和甲基胍等排出障碍,这些物质可抑制心肌的能量代谢,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减退。

2.脂质代谢失调和卡尼汀缺乏:脂质光谱分析证明,尿毒症透析患者常伴有血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肌病,并可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障碍。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卡尼汀缺乏,后者参与转运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影响心肌收缩;补充卡尼汀能逆转部分心功能不全。

3.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紊乱:CRF患者多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增高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与心肌损害有关,如有研究发现:

①切除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可以减轻伴发的心肌纤维化;重新给予PTH,则心肌可再次出现纤维化,故认为PTH在尿毒症心肌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但其机制不明;

②PTH可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蛋白激酶C激活,参与调节RNA的翻译过程,使收缩蛋白或非收缩蛋白的表达发生改变,导致左室肥大;③钙盐可沉积于心脏和血管,使其钙化,导致高血压和心肌供血供氧减少。此外,心脏传导系统亦可发生纤维化和钙化,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加重心肌损害。

4.压力和容量超负荷的影响:CRF患者普遍存在高血压、贫血、钠水潴留及动静脉瘘,易引起压力和容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过重可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而容量负荷过重常引起左心室扩张,进而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

5.血液透析对心肌的影响:血液透析引起心肌损害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动静脉瘘分流;

②透析常使机体处于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发生透析性高血压或低血压;

③血液透析对PTH、β2-MG以及其他未知的大、中分子量毒素的清除能力较差,使其在体内逐渐蓄积,既可直接损害心肌,亦可在心肌沉积,引起继发性心肌淀粉样变;

④透析可致卡尼汀等心肌能量代谢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足;

⑤采用醋酸透析液进行透析时所产生的醋酸效应亦有心肌毒性作用。

6.心肌缺血:尿毒症患者可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不少见,有统计可达27%.分析尿毒症患者心肌缺血的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除冠状动脉病变外,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左室肥大、动静脉瘘、贫血、心动过速、血液透析、低氧血症、电解质异常等多个环节均可使心肌需氧增加及(或)供氧减少,加之血管钙化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均参与心肌缺血的发生。

7.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内皮素的作用:血管紧张素Ⅱ参与心肌细胞肥大;有学者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发现存在醛固酮受体,推测醛固酮可诱导心肌纤维化;有研究发现,CRF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可增高,后者系一种很强的缩血管物质,可增加心脏后负荷,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且与肾衰的严重程度有关。

8.营养不良与贫血: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透析导致低蛋白血症、氨基酸及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代谢障碍等,均参与营养不良性心肌病的发生与发展,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此外,营养不良时易发生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心肌炎或心内膜炎,加重心肌损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贫血使心排血量增加,心肌供氧减少,耗氧增多,心功能减退;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如锌缺乏、铝中毒和钴中毒等均可导致心肌慢性炎症与坏死。

而治疗尿毒症性心脏病的方法有:

1、透析治疗

充分把握透析时机,早期透析有助于延缓心血管病变进展,降低尿毒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血透后身体里的水、钠潴留减轻或消除,尿毒症毒素大部分被清除,血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得到纠正,血流动力学状况重新调整,对心功能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可以在血透后得到改善。

2、药物治疗

降压药可以控制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通过降低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防止病情加重;应用促红素改善贫血,进一步减轻左室肥厚;正确使用铁剂和积极治疗铁代谢障碍等。

3、肾移植

肾移植是最理想的治疗法,尿毒症性心脏病在肾移植后,心脏形态和形态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由于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也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对待。另外,肾移植也不是一劳永逸,还需要日常的饮食,作息保护等。

总的来说:

尿毒症的心肌损害因素可单独存在,也可能联合存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病因学基础,在病因学和形态学方面,都没有发现非常特异性的改变。

尿毒症性心脏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因此,治疗尿毒症性心脏病也是一个综合过程,既要改善心脏状况,纠正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如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保证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稳定。

也必须调节和改善全身状况,如充分透析以纠正高容量负荷、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增加营养、防治感染等,才能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by/1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