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根据发生的可以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和右心衰的症状有何不同?
01
左心衰
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临床上较为常见,症状主要为:
●从轻到重的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于运动后或体力活动后;
②端坐呼吸
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出现“躺不平”,一躺下平卧就呼吸困难,坐着才能使症状好转;
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取坐位,坐起后可缓解;
④急性肺水肿
又称“心源性哮喘”,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窒息感。
●咳嗽、咳痰、咯血
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患者会咳出白色浆液性泡沫样痰,急性左心衰时可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
●乏力、疲倦、运动耐量减低、头晕、心慌:
由于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和代偿性心率加快。
●少尿及肾功能不全
心排血量不足时循环血液再分配,肾血流量首先减少。
02
右心衰
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多由于肺源性心脏病、瓣膜病或右室心肌梗死引起,主要症状为:
●消化道症状
胃肠道淤血会引起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呼吸困难
由于肺部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衰会有呼吸困难的表现。
●右心衰的典型体征是双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
03
全心衰
见于心脏病晚期,在临床上不少见,主要是由于左心衰的肺循环压力过大逆传至右心室,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减轻之前的肺淤血症状。
还有一种常见病因是扩张型心肌病,同时出现左、右心脏衰竭,肺淤血症状往往不严重,主要表现为左心衰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左心衰和右心衰的治疗
在一般治疗上,两者大致是一样的,要限钠限水,急性期要限制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荷,稳定期病人应主动进行有氧运动。
●左心衰常用药物治疗
①利尿药
用于控制体液潴留,使用袢利尿剂(呋塞米)时要监测血钾,防止低血钾;
使用噻嗪类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
还有保钾利尿剂,它一般是与上述两种药的其中一种联合使用。服用利尿剂,要定期检测肾功能、电解质等。
②RAAS抑制剂
ACEI、ARB、ARNI等可改善心脏重构、降血压减轻后负荷,ARNI目前在临床上用的最多,服用时要监测血压、肾功能、电解质等。
③β受体阻滞剂
可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的不利作用。支气管痉挛性疾病、严重心动过缓、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周围血管疾病和重度急性心衰病人禁用,服用时要监测心率、血压,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
④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窗比较窄,应用中要注意血药浓度监测,防止出现洋地黄中毒,中毒表现主要为各类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常见。
⑤伊伐布雷定
可减慢窦性心律,延长舒张期,改善左心室功能及生活质量。
⑥扩血管药物
慢性心衰不推荐使用,若伴有心绞痛或高血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急性心衰患者可用于降低后负荷。
●右心衰常用药物治疗
急性右心衰治疗最重要的是容量管理,因此右心衰竭的患者更要注意控制出入水量,监测水肿情况。
①利尿剂
唯一能够充分控制右心衰竭液体潴留的药物,有效降低前负荷,为迅速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长期服用要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
②血管活性药物
在急性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在于降低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前向血流和右心室灌注。
③ACEI和β受体阻滞剂
能改善右心室功能,但对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导致的右心衰竭患者,ACEI不能增加其运动耐量,亦不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反而可能因动脉血压下降而使病情恶化。
β受体阻滞剂亦会使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下降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医生会根据右心衰竭的病因合理用药,而服用者需监测血压、心率、肺动脉压力等。
④正性肌力药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伴发右心衰竭患者若使用利尿剂效果不佳的话,可考虑短暂使用正性肌力药。
除药物治疗外,心衰还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左室辅助装置(LVAD)、心脏移植等治疗,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左心衰和右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略有不同,如果自我评估下来,有基础疾病和相应症状,要及时就诊,才能合理用药、有效治疗!
??心衰患者肝功能异常怎么办???心衰还会贫血吗?听听医生怎么说!??心衰与肥胖有关吗?中老年人合理减肥注意这4点!?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