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主要是因为心脏血液供应和心脏需要量间出现不平衡而导致的一种现象,虽然心肌缺血比较常见,但是对患者的伤害却是比较大的。
如果发病期间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从而导致心脏供氧不足,就会导致心脏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容易引起患者的猝死。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某些疾病就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的现象,所以要早知道早做好预防。
哪些疾病会导致心肌缺血?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比较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疾病,不管是收缩压的增高还是舒张压的增高都容易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几率。据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要比血压正常的人高出四倍之多。所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心肌缺血的现象。
2、冠心病
冠心病主要是以冠状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心脏病,而人体在冠状动脉长期狭窄缺血的情况下,给心脏供给的血液就会大大的减少,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心肌缺血的现象。所以说冠心病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也容易引发心脏和大血管的硬化,而当血清里面的总胆固醇水平和心肌缺血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胆固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心肌缺血就比较容易出现。而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比较高,所以要注意适当降低胆固醇,以免引发心肌缺血。
出现心肌缺血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存在有心肌缺血的症状,首先需要积极的查明原因然后对症治疗。心肌缺血的出现有时稳定有时不稳定,而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容易引起患者心肌梗死。
如果患者还存在其他的诱因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等,需要控制好血压,防止血栓的形成。必要的时候需要做搭桥手术来治疗冠心病,从源头上控制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虽然常见,但是对患者身体伤害却不小,特别是出现心肌缺血的时候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是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上述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的疾病,就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