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溯源之二十三
运用经典理论治疗老年性汗证
医院()韩旭
指导老师胡铁城
汗证有自汗、盗汗,是指不因外界因素的一种病症。一般自己知道在出汗者称自汗,睡着不知道出汗者为盗汗,亦可同时出现,大都由某种疾病引起。在老年人中以自汗为多见。正如《丹溪纂要》:“自汗属气虚,属湿属热。盗汗属血虚阴虚”;《景岳全书》:“诸古法云: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发泄也,治宜实表补阳。”“盗汗者属阴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此其大法,……然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有阳虚也。何以辨之,但观察其有火无火,……盖火盛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
胡铁城主任认为,汗证在老年人中是一个常见的病症。由于年老体虚,精血已耗,气血衰少,均可有营卫失和,阴阳失调导致出汗为主的病症,尤其是阴虚阳亢病人,常因情绪,志火内燔,而逼津外泄,汗出淋漓,可呈发作性,或睡醒后烘热,而上半身出汗或可多见于妇女绝经期。近二十年来,盗汗已少见,很可能虚劳(结核病)比过去少了。再者与日常生活条件改善有关。盗汗虽属阴虚,大都气阴两虚,或阴虚挟火,或阴阳两虚才能出汗。
胡铁城主任认为,应分清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出汗特点:气虚动辄汗出,神倦发力,脉濡。阳虚汗出,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苔白,脉细。血虚汗出,面色晄白,有出血贫血史或营养不良的慢性病,如长期食少便溏,大手术病后,产后等,舌淡,脉细。阴虚多为盗汗,舌红口干,手足烦苑,脉细小数。
胡铁城主任强调,临证注意邪实的一面及气血阴阳兼夹证。虽然自汗属气虚,盗汗属阴虚,但因汗为心之液,心又主血,常可多汗而致气阴两虚,气血两亏,临床应分清主次证。邪实方面,大都阴虚火旺,阴虚湿热内蕴,或挟痰浊瘀阻等。如阵发性燥热出汗,心烦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神被扰。烘热汗出黏腻,或衣服黄染,口苦,尿赤,苔黄,多为湿热内蕴。动则胸闷气短,汗出肢冷,脉伏,舌质紫暗,多属心气亏虚,阳虚血瘀。
同时注意外感病的出汗,常因出汗,邪从汗解。危重病出现大汗,汗出如珠,周身淋漓,肢冷脉伏,注意病情变化。白天多量饮酒,寐后出汗,称“酒汗”,并非异常表现。排除结核性病变,应做有关检查。
病案举例
1.郝某,男76岁。患者有心脏病多年,房颤、心功能Ⅱ级,血压不稳定,在/60mmHg左右,于03年11月初诊,动则汗出溱溱,静则伴有形寒、心慌、气短,伴有轻度面浮足肿,舌质紫,苔薄白,中有裂纹,脉细结代,证属心气不足,气阴两伤,腠理不固,方以益气养阴实卫。太子参15g天麦冬各10g炙黄芪30g丹参20g白芍12g炙桂枝8g煅龙牡各30g柏枣仁各10g炙五味子10g茯苓皮24g桃杏仁各10g浮小麦30g葶苈子10g甘草3g。服七剂后自汗、胸闷、气短明显改善,原方加红枣10g生姜二片,月余出汗止,偶有心慌。
2.芮某,女,66岁。自52岁绝经后一直有阵发性燥热面红升火,汗出如雨,衣里冷湿,有时一日3-4次,伴有烦躁、失眠、心烦、口渴。于06年12月底初诊,舌红苔少,大便不实,脉细弦数,平素个性急躁,每因性情急躁而发,或夜寐醒后而发,证属阴虚火旺,志火内燔,逼津外泄。方以当归六黄+牡蛎散加减:炒当归12g川连6g炒生地12g黄柏15g焦山栀10g煅龙牡各30g天麦冬各10g碧桃干30g丹皮6g浮小麦30g柏枣仁各20g白蒺藜20g粉甘草5g白芍10g。服药升火面红明显好转,出汗亦减少,但仍有一天1-2次,心烦失眠不著,原方加川芎10g知母10g炙远志6g,前后共服42剂,明春复诊,十多年的出汗已痊愈,唯有夜寐较差。
3.关某,男,44岁。向日好饮,每饮酒后常有出汗而粘衣服,于97年6月述胃纳不香,发现内衣黄染,以腋窝及腹股内侧为主,禁酒后汗多,不黄染,有时仅腋窝,衣黄染,苔黄燥脉滑,良由湿热熏蒸,津液外泄,方拟清热泻火,化湿和营:茵陈20g焦山栀10g制军10g苍术8g黄柏12g糯稻根30g薏仁20g车前草20g滑石15g(包)丹皮8g浮小麦30g楮实子12g。服七剂后汗出减,胃纳失健,口干不渴,脘胁痞满,原方去滑石、车前草,加蔻仁6g川朴10g枳壳8g炒柴胡8g。3年后来宁述上药共服用30多剂,至今一直未出现异常性出汗。
4.刘某,男74岁,年5月6日就诊,主诉间歇性盗汗一年,夜寐汗出较多,浸湿内衣,全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与养阴益肾剂,效不佳,口干,腰膝酸软,头晕,五更时分多有便意,大便次数2~3次,舌淡红,苔薄,脉细弦,此乃营卫不和,阳不摄阴,治宜调和营为,养阴潜阳,药用桂枝10克,白芍10克,石斛10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先煎),生姜5克,大枣5枚,炒党参12克,芡实10克,生甘草3克。日一剂,一周后出汗减少原方加糯稻根12克,续服两周,告愈。
按:《素问.评热病论篇》中说:“汗者,精气也”,因而精汗同源,本例老年患者元阳亏损,阳不护阴,因而汗出过多,多汗必伤精气,阴精的耗伤又致阳气的外泄,胡铁城主任以桂枝、芍药调营卫、和阴阳,潜阳入阴,起阳固阴,对老年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者效尤佳。
5.石某,男,67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阵发性房颤病史,反复阵发性燥热面红汗出两年,汗出湿衣,伴心烦不宁,口干,手足心热,时有胸闷喜叹息,胃纳一般,夜寐欠安,易醒,大、小便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微黄,脉细小滑,证属痰热内阻,志火内燔,逼津外泄,治疗予清化痰热,宁心除烦,拟方黄连温胆汤加减,组方如下:法半夏10g川连5g制胆星10g炒枳实10g茯苓10g茯神10g制大黄10g陈皮8g焦山栀10g远志5g珍珠母30g甘草3g,两周后症状缓解,原方加炒黄芩10g浮小麦30g续服三周,诸证渐除。
按:古人云:“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阴精为材料,……阳气有余阴精不足,多能自出。”“……何以辨之,但观察其有火无火。”胡铁城主任认为本例男性更年期患者因痰热内阻,上扰心神,邪热蒸腾逼精外泄,故需清化痰热,通下泄热,药到病除,大黄功不可没。
湖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