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余浩,字任之,阴阳九针创始人。自幼随祖辈学医,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自创任之堂,运用中医疗法治疗许多疑难杂症,疗效颇佳。
著有《医间道——十站旅行带你进入中医殿堂》《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任之堂医理悟真记》《阴阳九针》。
大家好,今天的主讲老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任之堂主人”余浩老师,想必大家充满期待了吧?不知道谁还记得我在黄芪群分享的那次谈到心念一闪震动十方?我是在一口气读完余老师的《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之路》后非常期望见到他的,果不其然,有幸今年9月份,我因为正安九针公益班跟余老师有过几天的接触和交流,感受到他身上的一种似远又近的传统中医味道,这种感觉很独特,我也亲身体验到了余老师的针法,整个过程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感,这种温暖来自医生自己的能力和对世人的态度,尤其是后者,非常难忘的一次十堰之行。建议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十堰任之堂,以及养心山庄感受下。
今天余老师给我们主讲的是《我的九针梦》,这是他精心准备的,来,让我们保持安静,屏除杂念,放松身心,聚精会神地听讲吧!
各位听众,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正安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我们一同交流中医,一同畅谈中医,感谢大家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收听今晚的话题。如果讲得不好,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望多多包涵。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九针梦,具体来讲就是中医、九针和道。最近我们在推广阴阳九针,全国有几万个人在实践,有很多患者受益。在临床上很多痛症和内科杂病,比方说哮喘、心脏病、胃病,这些内科杂病,用阴阳九针治疗都可以起到很快的效果,效果也很好,有些患者扎完针之后几秒钟就缓解了病情。平常我们听说中医属于慢郎中,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其实中医只要用好是非常快的。每扎一个病号,每产生一个新的效果,我都感到很高兴。这个九针有新的突破,我经常说一切皆有可能。但是困惑的是,病人通过扎针吃药病就好了,然后过段时间,过了10天半个月,或者过几个月之后病情又发了,病人为什么会复发呢?大家经常说要把病根挖掉,他们病根在什么地方?如果我们不深入探讨下去的话,对这个症状进行治疗,追着疾病屁股后面跑就成问题了。
从经典中找法宝。在传播九针过程中,为了让传播者能够日有所进,我们组建了九针精进群,号召九针传播者及各地方的传播者都建立九针精进群,大家每天上传一段《黄帝内经》的文字,大家一起学一起背,比学比修,共同修《黄帝内经》。通过修《黄帝内经》,提高大家对疾病的认识,找到疾病的根在什么地方?
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皇帝,轩辕黄帝生来就异常聪明,从小就能吟词,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长大后,敦厚朴实,勤奋努力。到了成年就登上天子的位置。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的人,年龄都超过百岁,但行动没有衰老的迹象。现在的人到了50岁,动作就显得衰老了。这是时代不同?还是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的缘故呢?这段是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开场白。
接下来就是寻找疾病的病根。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岐伯回答说,这上古时候的人,大家都懂得养生之道,知道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用保养精气的方法来调和饮食,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所以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享尽自然的寿命度百岁才离开人世,这是上古人的生活状态。
今世之人生活状态如何呢?今世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现在人就不同了,把酒当做甘泉无节制的贪饮,把任意妄为当做生活的常态,喝酒醉后还纵情声色,以至精气衰竭,真气耗散,不懂得保养精气的盈满,不明白节省精神,一味追求感官的强弱,违背了生命的真正乐趣。起居没有规律,所以50岁左右就衰老了。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家可以从这几句话看出上古之人的养生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时期通晓养生之道,这是教诲人们都能够遵守,对于四时不正之气,能够及时回避,思想上能够亲近安心,无欲无求,真气潜藏顺从,精神收内而不好散,这样疾病怎么会能发生呢?
我们再看上古之人的心理状态。是以志闲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国从其欲,皆得所愿。他们的心智贤淑,思虑很少,心情安宁,没有恐惧。形体虽然劳作,但不过分疲倦,真气从容和顺,每个人希望和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各从其欲。
再看上古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无论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漂亮,喜欢社会习俗,相互之间也不羡慕地位的高低,人们自然朴实。所以,过度的嗜好也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会惑乱他们的心智,无论愚笨聪明,有能力或者无能力的人,都不追求酒色的身外之物,所以合于养生之道。
上古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养生经,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以其德全不危也。刚才这段话,把上古之人的生活状态都讲得非常好,非常清楚。
我们当今社会在什么状态?我们的病根在什么地方,即使治病,我们该如何治。我们今世之病有哪些呢: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志;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大家把这段好好想一想,对照我们的生活状态,夏天喝冰啤酒,过度地吹空调,晚上熬夜看手机,吃夜宵,还有口中的谎话连篇,以妄为常,很多的状态都不是养生的状态,都是导致疾病产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些不合道的方面进行修正的话,显然把病治好还是很难的。
那我们该咋办?现在社会的一个通病就这样的,人心浮躁,违背基本的养生规律,很多病越搞越复杂。作为医生我们该咋办?可以说这十几年来,每天24小时,时时刻刻都处在对中医的探索和研究状态之中。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就想着这个病人怎么开方,怎么开药,就在琢磨这个事,有人笑我是狂医,还是个中医狂,其实不是中医狂,也不是中医太痴迷。是因为身在病患之中,不得不操心,不得不思考。自认为这个医术,这一年在不断的提升,但实际上病也是越治越多。我感觉,不是中医不行,也不是西医不行,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人,人的心不在道上。
心要在道上。我的一个道家师傅,河南的,专门从河南过来找我,教了我一些东西,同时非常郑重地告诉我:人一定要活在道上,只有在道上哪怕慢一点也无所谓,不然就出事儿。就好比我们开车上高速,这个入口的路线一定要选对,路走错了到达时间那就远了,有时候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路走对了,快点慢点都无所谓,总会到达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我们的心要在道上,生活也在道上,人要在道上。我们生命无处不在,我们能不能让自己活在道上呢?
养生治病也要在道上。如果我们谈治病、谈养生,一定要将大家向道上引,只有把大家引导到道上去了,就像上古之人一样: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知道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是我们医生的责任才算真正尽到了。
我们经常说有一份阳气就不会死,人的阳气很重要。如何保养阳气?既然阳气很重要,我们夏天要少吹空调,要少喝冷饮,少吃冰冻食物,少吃反季的水果,这些都会杀阳气。女的少穿裙子,这些都会杀阳气。
知道道之后,你一定要运用这个道。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所以有阳寿之说是不是?伤了阳气,阳寿就短了。
我们追求健康,追求长寿,那么如何尽其天年呢?上古之人能够做到,他们怎么做?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这里有两个字,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形与神俱。我们不去追求太多的欲望,目前这个欲望太多,神识处于亢奋或者涣散状态,没有进到真正的人神清静的状态。在这样的前提下,想不生病,想长寿真的很难。
对于很多求健康的人,我会送他们《清静经》的两句话: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要想长寿,要想健康,就要形与神俱。现在我们搞形,锻炼爬山,练太极拳,还有各种功法,都在调这个形,有多少人北京最好的白癜风治疗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