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是以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为主的肺系疾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为多,医院儿科住院儿单病种统计占首位的病种。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重者越多。本病若治疗及时得当,一般预后良好,若是发生变证者则病情危重,原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者易患本病且病情较重。
小儿肺炎喘嗽发生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小儿寒温失调,风邪夹热或夹寒外袭而为病,其中以风热为多见,也可由其他疾病如麻疹、水痘等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如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宜,久病不愈,病后失调,则致正气虚弱,腠理不密,易为外协所感。
肺炎喘嗽的主要病位在肺,痰热是其病理产物,病机关键为肺气郁闭。外感风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致肺气失展,宣降失司,清肃之令不行,气郁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继而病邪由表入里,痰热交结,阻于气道,宣发、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促、痰壅、鼻煽、发热等肺气闭阻的证候。小儿肺炎喘嗽病变常累及于脾,重者可内犯心肝,出现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的变证。
临床诊断:起病前常有感冒、咳嗽,或麻疹、水痘;起病较急,常见气喘、咳嗽、咯痰痰鸣、发热等症;病情严重时,可见高热不退、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口唇青紫发绀、脉微细数,甚至昏迷、抽风等症;新生儿患肺炎时,常以不乳、精神萎靡、口吐白沫等症状为主,而无上述典型表现;肺部听诊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啰音,如病灶融合,可闻及管状呼吸音;x线检查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也可出现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或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部透亮度增强或降低;实验室检查,a: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b: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病毒学检查、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早期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