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内外科携手,开创先心病瓣膜病治疗新技术

当我们面对心脏病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的病人会进入导管室,进行内科介入治疗;有的病人会进入手术室,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个特殊的、不幸的患者,同时拥有着传统内科、外科治疗手段的禁忌症,不能接受放射线、造影剂和全身麻醉,那我们该怎么办?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病房主任潘湘斌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多项新型技术,以最小的创伤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潘教授在手术中:

以下是由CCTV《讲述》栏目摄制组为“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专门制作的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让我们一睹潘湘斌教授的风采,走近这位内外兼修、创新实践的医者的世界。

潘湘斌教授和患者家属谈话:

潘湘斌教授和他的“小花手术帽”:

关于这顶特殊的“小花帽”,潘教授在采访中说道,为了能让先心病患儿在手术室时能够放松、不紧张,所以特意制作了带有五颜六色花朵的手术帽。而各位患者小朋友们看到了这冷冰冰的手术室中难得的一抹亮色后,想必会对术者产生一丝难得的亲切,更加能够配合手术的进行。

在这顶小小的花帽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浓浓关心、爱护之情,更看到了难能可贵的、身体力行的医德医心。

潘湘斌教授和他的医疗团队:

潘湘斌教授表示,新技术在临床上的顺利开展应用,更多的是要感谢团队。随着医学逐渐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早已过去,团队的密切配合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更要感谢医院这样的优秀平台,我们有机会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技术和服务。

突破传统内外科界限,创新先心病治疗方案

————“超声引导经皮介入封堵术”简介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等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开胸直视手术以及放射线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常规开胸手术由于创伤大且需要心脏停跳,传统的经皮介入术创伤小,但是这种方法却有放射线辐射损伤及封堵失败的风险,对患者的甲状腺、乳腺、生殖系统及骨髓造成损伤,典型的外面伤口小,里面内伤大。

  为了实现不开刀也不用放射线治疗心脏病,潘湘斌教授的专家团队研发了新的治疗方法: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术。该新方法创伤更小,伤口仅米粒大小,并将传统经皮介入封堵术改为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不使用放射线,没有辐射,无需特殊防护,安全可靠;大多数患者无需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即可,患者在术中可以与医生充分交流。由于不需要使用放射线,这种新型治疗方法不必在导管室进行,可以在外科手术室进行,其带来最大的好处是一旦封堵失败,可立即改为开胸直视手术,不但能做到只进一次手术室就能治好病,减轻患者负担及痛苦,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

正在运用该术式治疗的孕妇:

该医院开展,不需要购买昂贵的仪器设备,使用现有的超声仪器即可进行。医院医师的技能培养,医院也建立了培训班,使得更多医生和患者能因此而获益。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另一项由医院国际领先的技术:

不开胸瓣膜置换术经皮完成————

经皮瓣膜置换术简介

我们的心脏有四个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就像房子的四个门一样。如果门坏了,当然要修理,可是修理的方法动静很大…

心脏瓣膜病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后将血液引到机器内,让心脏停止跳动,进行瓣膜修复或者切除损坏的瓣膜并缝上人工制造的瓣膜。不但要劈开胸骨,创伤大,而且对于老年人、重症患者而言风险非常高,很多患者还面临二次手术、多次手术的困境。

心脏各瓣膜的三维模型:

经皮瓣膜支架置换术为这类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该技术无需开胸、无需体外循环,只需要在大腿根部插入导管即可完成以往复杂的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没有手术切口,所以康复很快,术后两三天就可以出院正常生活。

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潘湘斌教授说:“经皮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创伤最小的瓣膜置换手术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耐受常规开胸手术的高危高难患者,也是目前国际上介入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yy/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