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年纪大了,经常散步到底好不好需要注意什么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合肥的王大爷今年62岁,是当地某厂的退休职工,也许是王大爷年轻时当过兵的缘故,让他养成了运动的习惯,退役后参加了工作王大爷仍然每天坚持运动。

虽然王大爷过了耳顺之年,但智能手机玩得很溜,他发现很多社交平台上都有记录步数和步数排名的功能,于是乎每天“霸占”步数排行榜第一名的位置成了他每天的目标。

每天走路两万步对于常年运动的王大爷来说那是小菜一碟,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步数,可最近王大爷发现自己的右膝盖有些不舒服,刚开始以为是晚上没盖好被子受了凉,可一连几天下来膝盖越来越疼。

在儿子的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检查王大爷被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医生告知王大爷上了年纪就要适量运动,一旦过量关节是吃不消的。

这下王大爷不理解了,走路也算运动?每天多走几步怎么就过量了?医生提醒:走路是一种承重运动,若不注意保护关节将来会引起更严重的关节病变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一、走路运动好处多多,但是走路多了会有哪些后果呢?

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运动成为了大家认为性价比最高的养生方法。运动养生的好处在于只需要时间和体力就足矣,抽出时间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绳,哪怕散步时多走一走就能使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

相比与需要特定场地或者特定器械的运动,步行成为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运动方式。步行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和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溜溜达达就锻炼了身体倍受老年人青睐。

就步行这项运动而言确实有很多好处,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的确有一些科学依据。

人到了老年身体各个器官衰老退化身体机能大不如前,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减弱首先的感觉就是饭量减少或者消化不良,摄入的能量减少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细胞衰老的速度加快。如果能在饭后走一走,到户外去散散步,在行走过程中腹部肌肉规律性收缩和舒张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物的消化速度和吸收能力。

消化正常了身体就有了足够的能量支撑,新陈代谢会进一步加快,身体自然就有活力,胃口也会因为运动消耗的原因慢慢好起来,逐渐形成一个能量代谢的良性循环。

此外,根据国外一些科研团队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步行是一种全身性的承重运动,每迈出一步都需要全身各个肌肉和器官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在步行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肠胃蠕动,还可以促进肝脏代谢消耗掉多余的脂肪,对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着相当不错的作用。

对于老年人而言上了年纪最大的问题就是骨质酥松,尤其是女性进入老年期后骨骼中矿物质流失的速度比较快,极易引起骨质酥松症,女性出现髋关节骨折的情况大多数原因就源于此。

国外的一个科研团队对名40岁到75岁的妇女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认为中老年女性出现骨折的问题多源于雌激素缺乏和钙质流失的双重作用。他们通过大量数据对比研究发现,平常有步行习惯的人患髋骨骨折的几率减少40%,这与中老年女性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相同,通过步行能够很好的保持骨骼健康,有一定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由此看来,没事散散步对身体确实有好处,但是医生提醒大家步行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一定要注意运动量。

步行虽然是一项非常健康的运动,但是在行走过程中对膝盖以及脚踝等关节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注意运动量很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有些老年朋友散步步数过多很容易对关节滑膜造成损伤患上滑膜炎,这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会出现关节积液或者关节肿胀、疼痛,有时关节会发红、发热,并且关节的活动受到一定的局限。

当然,如果自己不多加注意继续运动那就不仅仅是滑膜炎那么简单了,因为滑膜炎起初的症状很容易和关节受凉不舒服混淆极易被忽略,有些人认为多活动活动热热身就好了,如此一来关节的损伤会更加严重。

前面说到的王大爷刚开始也是不当回事依然坚持每天两万多步的活动量,导致双侧膝盖都出现问题。

其实步行的步数过多不单单会引起关节炎,还会因为长期磨损使骨关节面受到刺激出现再塑形,进而造成骨质增生形成骨刺让人疼痛难忍,严重的会压迫神经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因为步行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导致这种骨刺的分布范围不仅在膝盖边缘,颈椎、腰椎、脚踝也是容易生成骨刺的地方。

因此,步行锻炼身体虽好,但是必须注意运动量的大小。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年龄段也不同,下面医生给大家一些运动小建议。

由于老年人本身骨骼较脆不宜大量和长时间的运动,因此医生建议老年人每天步行步数一般不超过步,当然年龄虽然是一个参考标准,但是还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如果体态偏胖,则要适当减少到每天不超过步;平时体质较弱的老年朋友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酌情减少步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老年朋友要经过医生的诊断后酌情制定步行时间和步数的计划。

有计划地定量散步虽然科学有效,但是大家还是要注意观察自己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身体变化,因为即使有了定量标准,但是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有时比较复杂需要时时观察。如果因为步行强度过大引起身体不适就要及时休息作出调整,那么出现哪些情况是走路过多了呢?

二、出现这些情况就是走路太多了,一定要引起注意!

对于老年人来说步行原本是一个温和的运动,但由于各种身体的原因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应该及时警惕起来,可能是运动过量的表现。

1、散完步困倦感来袭

步行完以后身体肌肉疲惫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精神困倦则是自身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力下降的表现。有些老年人因为体质原因抵抗力比较低,不适合长时间步行运动,应该适当减少每天走的步数,步行的速度也应该适当降低。如果降低运动量还是觉得困倦,应该停止步行运动的计划休息几天,避免出现过度疲劳的问题。

2、脚跟、脚踝酸疼短时间无法缓解

行走是人类的本能,但是随着百万年的进化人体已经没有祖先那般体魄,关节承受不起过度频繁的摩擦。尤其是老年人群体骨骼脆弱且恢复能力弱,关节磨损的同时成骨细胞没办法快速修复,这会造成脚跟疼痛或者脚踝酸疼。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并且短时间无法缓解就表示步行的步数太多了,超出了脚的承受范围,应该适当地减少运动量。

、步行过后没有胃口

步行几千步之后本来就消耗了很多的能量,肠胃蠕动也加快了,胃口应该会好一些,但是到了饭点却没有食欲,这说明是步行的步数过多,导致身体过于疲累,血液在四肢和心脏中聚集使肠胃供血不足表现为食欲不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没有胃口也要吃一些养胃的食物,缓解肠胃压力并且休息几天,恢复过来以后要考虑适当减少步行的步数。

三、上了年纪,散步时一定牢记以下点!

人体的结构极为复杂精密,做出任何动作都需要身体肌肉的一系列复杂协作才能完成,走路看起来简单但是每一次迈步都牵动着全身的肌肉群,这也就是如今虽然科技发达但是仍然没有机器人能够完全模仿人类走路的主要原因。

走路虽然对于人类来说很简单,但是却有很多人走路的动作不标准、走路的方式不正确,走路的时间稍长一些腿、膝盖和脚踝就会出现不适的感觉。那么怎样走路才是最科学最健康的呢?

首先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鞋子的鞋底,一定要挑鞋底材质软一些的鞋子,这样脚着地的时候才不会有太大的反作用力,膝盖受到的冲击会小一些。

其次,走路时要稳定好速度,身体情况较好的人可以稳定在一分钟90步至步,稳定的迈步频率可以稳定走路时的心脏跳动频率,心脏在比平时跳动稍快的基础上稳定跳动可以很好的起到锻炼的效果。

最后,大家需要注意自己走路的姿势问题,很多人走路时体态不端正,弓腰、驼背、松肩腰垮导致颈椎、腰椎和膝盖受到额外的外力作用造成损伤。走路时应该尽量保持挺胸正肩的状态,迈步时脚后跟先着地,这样能够将重心很好地放在整个脚掌上,有整片脚掌承重能够为脚跟和脚踝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切忌前脚掌先着地,否则脚后跟肌腱容易拉伤。

总结: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用步行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健身的效果是很多中老年人的选择。在运动期间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条件量力而行,切不可急功近利过度运动,细水长流才是养生的正确路线,在循序渐进中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柯遵渝,代毅,王岚.城市中老年人的步行活动量与心理健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1):1.

[2]梁雷超,黄灵燕,伍勰,等.膝骨关节炎对女性老年人步行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体育科学,,6():6.

[]敖拉哈.适度运动更养生老人不妨常走路[J].家庭医学:上半月,,():50-50.

[4]肖利民.九旬老人"足"下养生[J].晚晴,(12):40-40.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bj/16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