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
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消息称,目前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年、年、年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宣传教育要点、防治指南、临床路径等均明确: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90mmHg。
而在此前,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权威指南——《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11月13日正式颁布。新指南最大的亮点就是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至≥/80mmHg。从而,引发了高血压诊断标准之争。
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争论?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
年,国际上最先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5mmHg;
到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为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然极高,因此,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首次将高血压诊断标准进一步降低到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但考虑到高血压患者会大幅增加,并带来相应的医疗支出和经济负担,欧洲指南版、年国际高血压学会(ISH)的“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和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成人高血压药物治疗指南”,以及除美国外的各国高血压指南,均维持/90mmHg的诊断标准。
随着我国多项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研究者发现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的人群占比达23.2%,预计总人数近2.43亿,这些人群在15年间有65%进展为血压≥/90mmHg[3,4],基于这些证据,新指南将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但在这部分人群中尚无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证明药物治疗可带来的明显临床收益。
因此,高血压收缩压诊断标准是≥mmHg,还是≥mmHg,始终是临床研究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