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D梦/文
“今年年初,杭州优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周明星携“AeroCardio云之心超穿戴心电”项目参加了“天使帮帮创”A轮路演专场,展示他们48小时连续穿戴、方便舒适、准确易读的医疗级多通道动态心电系统,获得众多投资人的瞩目。2个月的时间过去,笔者喜闻云之心项目又有了新进展:研发方面,整体样机已经研发成功,下一步将要开发基于心电波形的自动诊断,并且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正在申请品类鉴定,申报创新型医疗器械;市场方面,已获得北欧某高校数套订单,用周明星的话说,高校缺乏智能服装用于专业医疗领域的研发,而我们作为企业可以提供给他,实现了从企业到高校的智力反输出,具有开创意义。”做一件创新的衣服
周明星曾半开玩笑的说,自己就是一个“做衣服的裁缝”,因为过去的“衣服”不够舒适好用,才需要研究和创新。但他口中的衣服绝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一件T恤,配上一个像优盘一样的小挂件,就能去测量穿衣者的多导联心电图,并能做到数据的实时上传,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式。
心脏病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里的数据,仅仅中国就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万,心肌梗死患者万,心力衰竭患者万,肺心病患者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万。每5个成人中有1名患心血管病。25%的心脏病患者在并发前没有任何征兆,33%的心脏病患者会在病发后9个月内再次复发。对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恢复期或高危患者)来说,持续的心电监测不仅是衡量治疗效果及恢复进度的依据,更可在心脏病复发时极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传统的动态心电图机采用一次性干电极或者凝胶电极,穿戴时用黏合剂或者凝胶粘贴在测量者皮肤表面,这就使普通人无法精确掌握粘贴位置;同时粘贴位置的材料是不透气的,佩戴极不舒适,且容易产生皮肤过敏,对于需要进行长期监测的人来说,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云之心改变了落后的工艺,将系统的电极改成织物电极,采用柔性织物一体成型,将设备融入到衣服中去,在穿着中贴近测量者的皮肤提取体表电信号,辅以先进的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诊断,完成一款智能轻便且具有颠覆意义的多通道心电监测产品。
这件衣服的穿着体验怎样?符合人体工程学结构设计,云之心采用柔性导联线,抗菌除臭,吸湿排汗,可24小时连续穿戴,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实时监测心脏健康;衣服能像日常衣物一样承受手洗或机洗,方便实用;测量设备操作简单,即学即会,即便是老年人也能快速掌握;AI实时诊断,支持网关与移动端查看,采用NGN自组网网关技术。研发者的每一项设计都充满了人性化的考虑,无限接近和满足用户的消费需求,带给用户舒适贴合的穿着体验和稳定精确的测量体验。
做好这么一件衣服并不容易
市面上通过硬件介入心血管疾病的创业厂商非常多,即便从心电这个领域切入市场的国内也有好几十家厂商,周明星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创业。
目前消费市场炒的最火热的是各种号称测量心电的手环和手表,采用的是PPG(PhotoPlethysmoGraphy)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血液中透光率的脉动变化,折算成电信号,对应就是脉率,对于正常人来讲,脉率一般等于心率,但对心血管病人来讲,脉率和心率就不是一回事了,如房颤的病人,就会出现脉搏短绌,脉率比心率要低。此外,此种方式测量静息脉搏和正常有规则运动(跑步等)还是比较准的,对于无规则的运动,如足球羽毛球等无规则运动,或者手腕上有汗液,结果就非常不准确了。用这种脉率手环打擦边球说成是心率心电手环,用于监测心血管疾病,显然不靠谱。前段时间美国在纽交所上市的某手环厂商就因为心率误差极大遭到起诉,股价近乎腰斩。
在传统的Holter形态基础上加上传输模块,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已经产生了估值很高的公司,但用户舒适度的问题难以解决,所以很难做到长期监测,医院动态心电业务的产品延伸。
另外还有几十家做心电贴片的创业厂商,基本上都是仿美国Ziopatch的产品,希望用单通道的贴片长期监测,以弥补导联数的不足,但一般还是采用硅胶电极,透气性的问题没法得到解决,受试者也不愿意长期佩戴。此类产品的技术门槛较低,创业者可以轻松介入这个领域,导致这个领域竞争异常激烈。
所以,以衣服为载体,反而是一种最舒适的穿戴形态。国内也有创业公司采纳了这种方式,将传统holter的导联线直接缝在衣服上,这样电极的位置就可以对准正确的位置,然后患者再将一次性干电极黏贴在体表,就可以完成动态心电的监测了,这种创新也是有益的创新,但解决不了电极不透气的问题。
优体科技的团队想到了直接用导电纤维来替代传统的一次性干电极,但问题马上就出来了,这种电极是借助于衣服结构固定在体表的,一旦肢体有运动,比如抬手这样一个很轻微的动作,导电纤维和皮肤摩擦,就产生了相对位移和信号噪声,如何还原出真实的心电信号,就成为技术难题。为此,优体科技花了两年多时间,测试了六十多个服装版本,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此外,为了实现医学意义上的多通道,织物电极的面积,走线的处理,位置的正确摆放,纺织的工艺,等等,都是技术难题,这事儿又没有竞品可以参考,甚至在学术圈的论文库里都找不到解决方案,幸亏团队的CEO在欧洲做了七年体域网,带着技术团队,采用死磕的态度,将这些技术难题一一的啃了下来。
周明星甚至自嘲,他们是做心电领域最专业的裁缝,裁缝里最懂心电的。国外有很多做智能服装的创业厂商,如Omsignal,Clothing+等,而国内目前还没有看到成品上市,不是硬件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而是纺织工艺很难,所以即便他们成立做智能服装的公司,技术储备也绰绰有余。
以衣为媒,构筑人体与物联网的接口
解决的用户的穿着体验,下一步就是数据的收集、传送和分析。云之心所采用的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的大规模远程ECG监测综合平台,包含了织物集成心电检测仪、NGN智能硬件漫游接入网络,与基于自主研发算法的实时在线集群化ECG监测、评估与预警系统,如此复杂齐备的系统,配置却很简单,既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实现实时通信,也可以通过配套的智能网关实现动态组网,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信号自动传输,方便用户使用,同时网关也也是ECG的充电底座。
算法建设方面,云之心专有的动态心电特征提取算法可以实现更低的误报率,数据库的正向积累使得算法持续优化,二者之间不断增强迭代,机器学习自动化识别算法可达人工级别,可通过长期数据特征挖掘个人及群体大数据。“产品做得越舒适,销量就会越大,销量越大,积累的数据就越多,就能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云之心的产品和数据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产品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强。
如果说云之心的核心服务是硬件与耗材销售、医疗业务升级、心电监测服务和个人精准医疗,那么下一步他们将会对用户的体征和健康进行量化,衍生到体检、健康保险、健康产品推送、数据营销、慢病管理等多个领域,构成纵向的商业模式。
另外,AeroCardio利用超穿戴柔性织物传感器这一介质,可以提取体表电信号等多种参数,从而可以实现连续动态高血压、呼吸暂停综合症、癫痫、中风管理监护的横向商业拓展,增加的用户量将极为可观,实现慢病的全领域全流程管理。
做这件衣服的,是几个大学同学,
也是国际、国内顶尖专家
创业可能只是一个人一拍脑袋的想法,却必需有一队人为之投入的热情。人才作为创业企业的第一资源,谁能集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谈到自己的创业团队,周明星很自豪:博士2人,硕士5人,本科7人,他本人是团队中的COO,有10余年海内外市场一线经验,先后就职TCL、华为和H3C,从事销售、市场、产品运营、供应链等多个职位,对运营商、企业网及电子消费市场有着深刻理解。团队CEO兼CTO柳凌峰是周明星在武汉大学电信学院的大学同学,也是比利时UCL和ULB联合培养的通信工程博士,有7年欧洲体域网研发经验,参与并主持多项欧洲与国内人体体域网项目,有发明专利12项,作为企二代,没有选择去接班,而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创业,甚至创业资金都是从自己打工的收入里抠出来的。十二年前,两人还在一起读本科,就有一起创业的想法,一个是“学霸”级高才生,一个是“外向型”销售人才,他们郑华国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