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微访谈心外科医生王柏春团队协作是我

  去见王柏春老师,和他穿过拥挤的走廊,病房里挤满各种各样的病人,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衰.......就像传说中的,他似乎专门收治各种疑难复杂急危重症。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表现一种超高的配合度,始终语调平静。中间进来几个拿着片子、焦虑不安的患者,在他简洁又认真地会诊之后,都松一口气离开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看病时要一秒不离盯着医生的脸。医生一皱眉,我们就紧张;医生一凝重,我们就崩溃。但在王柏春这里不会。他的脸上永远只有一种表情,永远地认真中带点轻松,像在告诉你别怕,他可以帮你。也许,这就是一个医生最好的表情。像他自己说的,他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这份职业而紧张,一直忙碌而充实。也许,这就是一个医生最好的状态。

  时间:年9月30日上午9:00

  地点:外科11楼,心外二科主任办公室

▼▼▼▼▼▼▼▼▼▼▼▼

  宣传科:心外二病房目前有几名医生?

  王柏春:我们的团队目前是17个人。6名医生,其中一个老专家,我,2个住院医,2个主治医,另外一个在读的研究生;还有一名体外循环师;护士团队是护士长带着11个护士。目前我们的人员结构、梯队还是很合理的,完全能够顺利开展心外科工作。

  宣传科:看收治的病人,涵盖了心外科所有领域?

  王柏春:是。主要心外的三大块,瓣膜病、搭桥、大血管手术,另外还有先心病。今年1月份到现在,我们大概完成了约台手术。

  宣传科:软件硬件都齐整?

  王柏春:是的,申宝忠院长对我们科很重视,病房人员、设施配备都非常支持,我很感激。你看我们自己的监护室,多好。心外病人的病情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普通监护的强度不够,必须实时动脉监测,要有专门的护士在病人床旁,24小时不离。说到这要感谢我们的护士长,去年3月刚刚建科的时候,医院各个科室抽调过来的,心内科的、急诊的、胸外科的,护士长一点点用心地去培养,每个人手把手去教,把这支队伍培训成一支过硬的力量,能完全独立完成监护室的高强度工作,真的要感谢她们。

  宣传科:刚才看您和一个家属谈话,他父亲似乎病情很重,为什么拒绝患者想要立刻手术的要求?

  王柏春:这个患者是一个冠心病多支病变、急性心梗、二尖瓣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的情况。家属要求这么强烈,如果我们想立刻做,也不是不可以,多做一例是一例。但在我们科,这样的患者一般都不会给立刻手术的。

  宣传科:为什么?

  王柏春:这是我们的原则。心外科的手术治疗不能追求效率。我们对每个病人都要重视,病人从先心病到换瓣搭桥,小的小,老的老,不是哪里堵了来住院,我们立刻搭桥就完了。我们要充分结合病人脑血管的情况,结合他的肾功、血糖、血脂,如果病人肾功不好,肾脏就会出现并发症,所以要给病人充分的时间调整,这是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心外科病人要度过两个险关,一个是手术,另一个就是术后并发症。同样的一个手术,不同的医生处理,术后效果可能千差万别。如果一个病人心衰很重,我们就不能急于手术,术前准备不好,一定会在术后体现出来。在术前我们要沉得住气,不急于手术,先通过药物等方式帮助病人纠正和调整,纠正到无法继续纠正为止,再手术,这样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小了。

  宣传科:看来,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很考验医生的水平和智慧啊?

  王柏春:没错。心外科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很多,不只是心脏这一块,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感染、神经系统问题、肾脏衰竭等等,每个器官都要高度重视。对辅助检查的判读,对全身状况的了解,都决定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总之,你对病人全身状况了解越充分,手术成功率越高;相反,对病人了解不够,出现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就大。

  宣传科:刚刚跟护士长聊,她似乎对咱们科的团结协作非常自豪?

  王柏春:是的,我们是一个协作性特别强的团队。心外科就是这样,它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一个人干不了。不但科际之间,需要心内、超声、CT、麻醉、手术室、导管室、输血科等多学科支持,科内更是如此。病人急危重时必须全科一起上。我们虽然也分医疗组,但这个组的概念只是为了分工明确、明晰责任。团队协作才是我们的灵魂。比如一个大血管手术,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除了我这个主刀一直在台上,助手就要由医生们挨个轮,每隔几小时换上去一个,因为你要保证医生在手术台上的精力和体力,医生倦怠就会影响手术质量,一个助手坚持到最后是肯定不行的。

  宣传科:科室的日常状态也是如此?

  王柏春:是的,我们科不搞“独立大队”。可能很多病人都有过去医生办公室问病情,被医生以“不是我们组的患者我不了解”为由拒绝的经历。这样的事情不会在我们科发生。任何一个病人有问题,找到任何一个医生,都会得到这个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宣传科:怎么实现这一点的?

  王柏春:科室制度的保证,还有医生的责任感。科里所有病人的情况,医生必须都了解。我们每天要做的手术,每天早上的大查房、早会,每个病人的病情都会掌握到。不仅如此,我们科的医生是没有节假日的,只要医生不是出差开会,即使是在周六周日、五一十一长假,都会在早8:00来医院,看看自己的病人,昨晚引流多少、尿多少,   宣传科:常年如此?

  王柏春:常年如此。

  宣传科:节奏太紧张了吧,是受科主任的个人风格影响吗?

  王柏春:不全是。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心在驱使着他们。一个人是主动还是被动工作你是能看出来的,被动的会出工不出力。我们科医生,即使节假日家里有事来不了,也一定会给值班医生来电话,大家通个气儿,确定自己的病人没事了,他才踏实。紧张呢,是有一点,但是真的习惯了,已经视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

  宣传科: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最难的,可敬!

  王柏春:呵呵,来源于一代一代的传承吧。当年我的老师就这样,我当研究生的时候没有收入,每个月就多块的助学金。但老师都加班,你有什么道理不来。当我成为一个老师一个带头人之后,又不知不觉把这个习惯带给了我的学生。什么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医生,就有什么样的习惯吧。

  宣传科:听起来像一个“工作狂”!

  王柏春:哈哈,我不是工作狂呀,我是打心眼里热爱这个工作。只要在工作,我就很充实。我也不觉得紧张,我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医生的职业而显得紧张、有压力,所有的节奏都是可控的,很忙碌,也很充实。

  宣传科:什么东西在支撑着您?

  王柏春:还是一种热爱吧!我喜欢学医。大学时心外、胸外没分开,我报的心胸外科。当时国内心脏介入还没广泛开展,搭桥手术就是金标准。98年,美国一个心外专家来做手术,20几个病人报名,外国专家来回挑,他做不了那么多啊。然后,十几个人就齐刷刷给外国专家跪下了,磕头作揖希望专家救他们。黑压压跪了一地啊,我被这一幕强烈地震撼到,许多年后仍然久久难忘。那一刻觉得心外科医生太神圣了,被需要的感觉太强烈了,这促使我最终放弃了胸外科,决定干心外科。心里的想法就是,我也要做搭桥手术,我也要救人。

  4年从日本回来,就开始做搭桥。但那时,心外科病人是很少的,收入也少,完全是一份热爱在支撑。在把学到的技术用到我的第一个病人身上之前,我做了很长很久的准备。先是去菜市场买来猪心,在家里给猪心做搭桥,这个叫“动物实验”;然后去买狗,给狗的心脏做搭桥,这就是“活体”啦。做了几十颗猪心,二十多条狗,狗都活了,我的技术和信心也都有了。走上手术台,先是体外循环停跳搭桥术,然后是不停跳,再到彻底不用体外循环,技术一天天在成熟,信心一天天在增加,做过的病人一个个在康复,每一次的兴奋、开心、骄傲都是有的。

  宣传科:支撑一个外科医生的,也许就是术后的成就感?

  王柏春:没错。作为一个医生,你当然希望每个人都不生病,每个人都是健康的。但他真的生病了,躺在手术台上等你从死神手里把他夺回来,那就是你释放人生价值的时刻。每个医生都愿意挑战疑难,那种刺激和紧张,攻克下来的成就感,很难用语言形容。那种快乐不同于吃一顿大餐,更像一次惊险的海上冲浪,你和病人一起经历惊涛骇浪,极度惊险之后就是彻底的放松。所以,一个好的外科医生是不怕重患的。因为我有信心,可以帮到他。

  宣传科:刚才听说您又要派医生出去进修?

  王柏春:是的。外科医学上的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我们要跟上大节奏,不能做井中之蛙。所以我们经常把年轻医生派出去学习,去阜外,等等,把新的知识和观点带回来,我们共同学习,化为己有。

  宣传科:您不自己出去?

  王柏春:我忙,出不去,年轻医生出去一样的。他从外边学回来的东西,并不只是更好地个缝一针、打一个结,更多的是新的观念。他把这个观念带回来,全科一起学习,包括我在内,探讨交流,尝试开展。大家商量,如果开展的话缺什么,不能开展的话,困扰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比如前段时间樊大夫带回来的新方法,做先心病可以不用任何切口了,不用进导管室,只需要经股静脉穿刺做封堵就行。这个技术我们马上就要开展了,对先心病患者是个好消息。

  宣传科:医学上的每一次创新,对于患者而言都是一次福音啊!

  王柏春:确实。外科医学一直在不停前进,我们也在前进。现在冠心病患者除了可以做不停跳搭桥术之外,还可以做全动脉化了。因为从前做搭桥,基本都是用大隐静脉,远期效果差。早上会诊的一个患者,两年前搭桥五根,现在两根闭掉了,怎么办,病人又要遭一遍罪。因为大家都用大隐静脉,虽然容易剥离,但有一个弊端,把它从低压环境挪到高压环境,它不适应,就容易形成血栓,要么就闭掉。用动脉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个风险。所以我们不图省事儿,不怕风险,把它开展起来了。现在我们做了快20台全动脉搭桥术了,效果很好,避免了患者的二次手术。所以,给予一个患者最好的治疗是什么,不只是手术顺利下台,也不只是术后顺利出院,还要看远期效果,看病人远期的恢复。

  宣传科:看您朋友圈喜欢踢球?

  王柏春:是,喜欢踢足球,上高中就开始踢。现在参加了两个足球队,医院的,一个是社会上一些好朋友的,医院的医生同行,每周踢一次,各个大学体育场都去过,体育学院的,农大的。每次都踢得哗哗的淌汗啊,累,痛快!

  宣传科:没偶尔给自己放放假,陪家人旅旅游吗?

  王柏春:不敢啊!女儿现在在松雷读初四,都是爱人在管。我实在是没时间,每天早上,有时我先走了,有时孩子先走了,面都很少能碰到,所以内心觉得对她们很亏欠。

  宣传科:是不是到了四院以后,这根弦儿要崩一段时间了?

  王柏春:哈哈,不止吧!现在带着一个团队在走,这根弦儿恐怕要崩一辈子了。

转自:哈医大四院

编辑:谢舒蓝









































北京中科医院坑
新疆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by/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