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沸点视频、凤凰周刊、澎湃新闻、观察者网
疫情期间,高校处于封闭管理,生病的学生们该如何自处?
最近,吉林长春,网曝某高校发布一则纸质通报:指出一名患有慢性心脏病的学生,因未在学校指定大门取药,校方认为该行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予以通报批评。
图源:沸点视频
校方张贴通报批评全文:
热动班孙某患有慢性心脏病,需长期服药,该药物非常见药物,医院及吉林大药房购药平台无货,医院购买。
年3月28日下午,该生购药后通过跑腿送往学校,学校要求药品放在4号门,保安消毒后,辅导员代取,但由于路口被封,药品送不到4号门,该生于4教外侧围栏临时取药,与快递员无接触,取到药品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消杀。
该生的行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鉴于该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取药事件有追溯,取药过程有防控,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商议,给予该生通报批评,以作警示!
校方张贴的通报批评
这样的通报一出,不免引发网友热议:
图源:微博
疫情之下
高校那些“奇葩”规定
1.某课题组放假规定:因疫情未返回实验室,要上交补贴和工资
年1月,上海某大学某课题组的春节放假规定引热议!
图源:知乎
这张放假规定上写着:实验室成员共同约定放假时间为14天,若超出规定时间,则需上交实验室负责人元人民币。此外,还规定如未按照规定时间返回实验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未购得票、疫情等原因,则需上交实验室负责人1月助研津贴及工资。
图源:知乎
有不少网友对该实验室的“看似放14天,实则内含苛责重罚的条例”表示不满,更有人直接指出:超出14天后有较大额度的惩罚,等于变相让学生不回家,避免因疫情突发造成的实验耽误才是最根本的目的。
2.某高校驰名“双标”,封校规定只针对学生群体
不少高校的“双标式封校”一向被人诟病,如今还出现这种“明目张胆”式规定,不禁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网友爆料,某校张贴“门岗关于外卖和快递执行标准要求”,其中第三条写到“此规定只针对学生群体,学校工作人员和老师及老师家属不受限制......”
对此类情况,官方持何种态度呢?
年11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回应了这一问题“学校因疫情封校,如何优化师生进出校园管理?”
会上,教育部防控办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当出现疫情时,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针对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相应的校门进出管控,这是疫情防控的要求。
在疫情比较严重时,学校要严格进行封闭管理,所有教职工、学生都要严格遵守就地封控的要求。校园实行严格封闭管理的时候,师生如果要回到学校,也必须得满足相关条件。还有一些后勤保障人员需要进出校,不能完全限制,以保障校内师生的正常生活。
3.因疫情防控,学生每月只能洗3次澡
年,8月27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发布通知称,将洗浴实行预约、限流管理,待新生报到后,每人每月可预约3次。前述通知一经发布,引发学生吐槽,“天气还不算太冷,十天洗一次澡,完全不合理”。
据通知称,为做好学校洗浴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保证正常洗浴,根据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相关要求,对洗浴实行预约、限流、测温管理。
图源:齐齐哈尔大学校内网
经采访,齐齐哈尔大学后勤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返校学生比较多,按照防疫要求,洗浴是要分批分次的,后续会在次数上、时间上做出调整。“尽量满足大家的刚需,但跟以前有区别,想要和以前一样多蒸一蒸、泡一泡,还是有差距的。”目前他们已经撤下通知,有不合理的地方还在调整,领导还在商量,以后续的通知为准。
高校人性化制度的考量
当然,也有一些高校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点赞。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为了防控疫情,采用了高科技ETC自取、无人车送快递等无接触的方式,确保安全。
同济大学南苑食堂也给学生送起了外卖,外卖操作间和前厅的师生食堂也是完全分开的。外卖员不能进入学校食堂直接取餐,而是采取无接触方式,由食堂工作人员,根据订单量,分批次送到学校门口,再交由外卖员配送。
吉林大学为了保证好学生的生活,学校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科学施策、坚守岗位,多名后勤人员保障学生生活,全体副书记、辅导员全部吃住到学生寝室,24小时昼夜值守。学校的封闭餐广州某高校实施防控制度,秉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年3月24日,该校发布通报:2名教师在学校封控期间私自带家属进校做核酸,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又私自出校,严重违规予以通报!
高校人员密集,为了防控疫情采取必要措施无可厚非,教育部明确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的政策后,为何在各大高校真正实施封闭管理制度时,人性化的程度却千差万别?这或许更值得反思。
收获科研干货、了解硕博生日常,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