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俄罗斯与美国这两个国家,很多人第一个反应一定是“敌对”、绝对“对立”。
基本上没有人会觉得,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平和的,连表面的平和都没有。
的确,这就是当下的俄罗斯与美国。
但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在俄罗斯刚刚从苏联独立出来的时候,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比现在要缓和得多。
最近环球网的一则信息:俄新书爆料,叶利钦曾安排克林顿在克宫洗手间喝酒,两人还瞒着希拉里。
这则消息传出,让人们的思路,一下子又回到了叶利钦刚刚担任俄罗斯总统的时候。
这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局面?而叶利钦又有怎样的人生?
苏联与美国关系、叶利钦的诞生
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就进入了“美苏争霸”的时期。
这一时期,双方铆足了劲发展自家的实力,又四处寻找结盟的盟友。
双方从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夺第一”的争夺。
而其中,最让人生畏的,莫过于双方对武器的研发。
不夸张地说,当时每隔一段时间,双方就会取得新的进展。
美国先研制出原子弹,苏联就在两年之后研制出原子弹;苏联发射人造卫星,美国就紧随其后发射卫星……
双方你来我往,可以说除了没有正面冲突外,其他什么都已经做了。
这也让外界都很担忧这两个国家的摩擦,时刻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叶利钦开始他在苏联的政治生涯。
叶利钦出生在年一个农民家庭。
东正教传统,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到教堂接受牧师洗礼,加入教籍,叶利钦自然也不例外。
但巧合地是,负责给叶利钦洗礼的牧师,在前一夜喝了个酩酊大醉。
第二天给叶利钦洗礼的时候酒还没有醒,泡在水中的叶利钦,差点就给溺死。
为了纪念儿子在出生时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叶利钦取了个鲍里斯的名字——俄语中意为斗志。
长大以后,叶利钦就成了一个酒鬼青年,每天着了魔一样地喝酒,也因此练就了一身“好酒量”。
毕业后的叶利钦成为建筑师。
在当时的俄罗斯官场,不会喝酒就很难在谈判中讨好,所以当夜叶利钦的老板看到他这么会喝后,就果断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做事。
叶利钦的老板隶属于苏联建筑管理局,这是隶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叶利钦也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凭借出色的酒量,再加上非常擅长搞政治,叶利钦很快就在苏俄内得到重视,职位也越做越高。
到年的时候,更是以57%的支持率,当选俄罗斯总统。
而这,依旧与他对酒的推崇和热爱关系重大。
俄罗斯人喝酒,而且是毫无节制地喝酒,自然对他们的健康提出了挑战。
每年,都有许多俄罗斯男青年因为喝酒,冻死在街上。
面对这种乱象,苏联最后一任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了“禁酒令”。
虽然初心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考虑,但“过犹不及”,何况俄罗斯人对酒文化极为推崇。
这也让人民对苏联政府更加反感,国内岌岌可危。
酷爱喝酒的叶利钦因为“禁酒令”,没少在公共场合指责戈尔巴乔夫的种种主张。
这也引得戈尔巴乔夫的不满,甚至为此解除了叶利钦的职位。
虽然在戈尔巴乔夫这里没讨到好,但在俄罗斯国内,人们对于叶利钦的能力,还有他对酒文化的推崇是有目共睹,也让叶利钦的支持率不降反升。
最终在年,选了他做俄罗斯总统。
而在被选举成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解除了俄罗斯境内的“禁酒令”。
民众早就被苏联的“禁酒令”折磨得“酒虫”在身上四处爬,如今终于解除“禁酒令”,他们自然对叶利钦感激不尽。
这时候的苏联,已经到了沉没的最后时刻。
由苏联二把手亚纳耶夫发动的一场政变,彻底将苏联解体的事情提上日程。
叶利钦与克林顿、酒友的相遇
在亚纳耶夫的指示下,他们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悄悄将正在度假的戈尔巴乔夫软禁,接着就打算去将叶利钦控制住。
为了抓住叶利钦,亚纳耶夫调动了一个装甲师的兵力进入莫斯科,包围联邦大厦。
这个装甲师是隶属于俄罗斯的武装,按照当时的体制,俄罗斯加盟于苏联,自然需要受到苏联的调遣。
军人的第一要务就是服从命令,但他们却打心底里不想将叶利钦这个“酒圣”抓住。
而叶利钦这边,在发生政变的时候,他不慌不忙,从抽屉拿出一瓶伏特加一饮而尽。
一瓶酒下肚,他冷静了许多,之后他拨通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电话,向克林顿述说自己如今的处境并寻求帮助。
他的这一通电话,为之后俄罗斯独立赢得了国际上的优势,也让苏联解体成为必然。
做完这些事,他径直走出大楼,站到一辆坦克上,对在场的人说:
“我是俄联邦总统,武装力量听我指挥全部退回去!”
在场的官兵,本来就不想对自己选出来的总统动手,听了他的话纷纷选择倒戈。
军队倒戈,这也让亚纳耶夫的紧急委员会失去了军队的支持。
而这么一闹,苏联中央失去了各个地方国家的支持。
再加上叶利钦给克林顿打的那通电话,克林顿在国际上大造声势,给予了苏联这个红色政权最后一击。
仅仅过了三天的时间,苏联就宣布解体。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以绝对的支持率,当选为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
而他与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也为俄罗斯赢得了发展的机会。
其中,酒依旧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年的时候,克林顿访问俄罗斯,叶利钦为了克林顿的到来,安排了许多事宜。
克林顿与叶利钦之间的关系很好,当年政变的时候,也是克林顿在国际上奔走,才让叶利钦得到国际上的支持。
受两人关系的影响,这两个国家的关系也一度得到缓和。
克林顿本身也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克林顿就对我国的茅台酒赞不绝口,甚至在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两箱。
所以,这次酒友克林顿到来,叶利钦自然打算来个“不醉不归”——而克林顿也有此想法。
但这一次,却遇到了阻碍,那就是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
希拉里是当时美国的第一夫人,自然会随美国总统访问俄罗斯——但希拉里却是克林顿喝酒的“绊脚石”。
克林顿早就被医生明令禁止:要减少喝酒,不要喝酒最好。
各个国家得知这种情况,在交往时,也就没有安排喝酒的流程。
仅有的几次,也被希拉里出言制止。
虽然克林顿是总统,但他是出了名的“怕老婆”,老婆都这样说,克林顿自然也就不敢反抗。
所以,在克林顿与叶利钦碰面的时候,他就隐晦地向叶利钦表示了“喝不了”的遗憾。
但这可难不倒“酒圣”叶利钦。
俄新书记载、“酒友”局
据最近俄罗斯一本新书的记载,当时访问时,叶利钦还真的成功让克林顿喝到了酒。
原来,在得知这些情况后,表面上叶利钦不再坚持让克林顿喝酒,但很快他就安排助手在克宫的洗手间安排了一张桌子。
在新书中提到“克宫的洗手间非同一般”、“干净整洁”……甚至允许邀请一位女士在那里跳舞也不会丢人。
在安排完这些之后,叶利钦就与克林顿聊起了正事。
等到助手回来打了个手势,叶利钦就知道事情安排好了,于是就给克林顿打了个“信号”。
他告诉克林顿:“我们找个地方聊聊。”
希拉里虽然是第一夫人,但涉及两个国家高级合作机密的事情,自然不是她能接触的。
所以见叶利钦这样说,就以为两人是要进行机密的商谈,就留在客厅等待。
叶利钦见“计谋”得逞,带着克林顿在洗手间非常愉快地喝了起来。
等到两人回来的时候,克林顿走路已经有点踉踉跄跄,而且身上的酒味也很重。
希拉里见到这番情景,虽然诧异但并不知道原因。
新书的作者季亚琴科在书中说道:
“当时她没有搞清楚,也许她今日在书中读到这些内容,就会破译那个古老的密谋。”
……
除了这档事,叶利钦还在之后,访问美国时闹出乌龙。
这次访问,克林顿变成了东道主,他自己可以不喝但肯定要照顾客人的感受。
而这次难得地,希拉里没有再阻挠丈夫喝酒的事情,这让叶利钦的“喝酒大业”得以施展。
他这位大国总统,将一切政事抛之脑后,一门心思想着喝酒。
这场酒宴一直喝到深夜,待到结束时,叶利钦的随行人员怎么样也找不到叶利钦。
这可吓坏了双方人员,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和美国的特工部门,纷纷加入寻找叶利钦的队伍之中。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叶利钦此时正光着膀子在美国街头打车想吃披萨。
但身为“外乡人”,又喝得酩酊大醉,路过的司机都不愿意载他——最终醉意上来,他直接倒在了路边。
等到俄罗斯安全局局长科尔扎科夫找到他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清晨。
可算是找到总统了,俄美双方都松了口气,“这总算避免了一场冲突”的爆发。
喝酒而亡、叶利钦的功过评价
喝酒是叶利钦一生的追求,虽然为他的仕途增添助力,但同时也让叶利钦的身体,深受酒精荼毒。
多年以来的酗酒陋习,让他的内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医生更是三令五申让他一定要戒口,实在戒不掉也要少喝一点。
每一次叶利钦都是表面上答应,但过后依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医生要给他的心脏做搭桥手术,临到了手术前,他突然执意要痛饮一番,谁劝都没用。
没办法,医生只能做足准备,让他喝了几口。
从俄罗斯总统一职退休后,叶利钦居住在自己家里。
平日里别的事情他都是随意应付,甚至国家大事他也没有再参与,但一提到喝酒,哪里有酒宴,他都会前往参与。
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他也日常饮酒,基本没有间断过。
这也让他的心脏承担巨大的压力,最终在年4月23日,因为饮酒过度突发心脏病,不治身亡。
叶利钦离世的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各国媒体不可避免地谈论起他的功过是非。
其实,叶利钦并不是完全得到国内民众支持的,毕竟在后苏联时代,还是有许多苏维埃党员执着于消失的红色政权。
此外,叶利钦在任期间的经济主张——“休克疗法”,也导致了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
最重要的,则是在他执政期间,一味地迎合西方的主张。
虽然这为俄罗斯赢得了所谓的“友谊”,但也让俄罗斯民众觉得“抬不起头”。
用战斗民族的话来说,叶利钦已经“叛国”。
若不是在辞职之前,他主持通过了一部保障自己后半生的法律,只怕他一离任就会被人抓起来。
但平心而论,如果普京政府期间否定叶利钦所做的贡献,大可以废除掉叶利钦通过的法律,再对叶利钦执行刑法。
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件事,从这也可以看出普京政府和民众并没有完全否定叶利钦的贡献。
在叶利钦的葬礼上,美国老布什、克林顿,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等世界政坛的名人,都出席了仪式。
不知道参加葬礼的克林顿,此时是否会后悔自己没有多加规劝叶利钦戒酒?
但往事已矣,留下的,自然只有后人对往事的议论。
小结:
叶利钦的一生,就像俄罗斯自己的媒体所说的那样:“我们很难对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的历史功过进行评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有历史方能对其行为做出公正的评价。”
的确,历史是很复杂的。
俄罗斯自己国内对叶利钦尚且无法做出统一的评价,外人又能如何做出评价呢?
但从普京做出的决定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
他宣布为叶利钦举行国葬,并将叶利钦去世的4月25日定为全国哀悼日。
从这就足以看出普京对叶利钦所做的贡献,还是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的。
或许,在普京看来,没有叶利钦就没有独立的俄罗斯,也没有俄罗斯刚独立时平稳发展的那几年吧。
参考资料:
“克林顿和叶利钦曾在克里姆林宫的洗手间里喝醉”环球网
《叶利钦火烧茅台酒》
为叶利钦举行国葬,俄下半旗志哀岳连国、卢涛新华每日电讯
《克林顿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