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241210/j1ur92f.html医生在怀化高铁南站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怀化新闻网讯(记者刘田)近日,35岁的男艺人高以翔参加综艺节目录制时突发心源性猝死离世,怀化市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人的焦虑。为什么会猝死?什么人最容易猝死?又该如何预防?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心脏病是猝死“第一杀手”猝死,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最为常见,约占猝死病例中的75%。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的非预料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期内突发意识丧失及循环、呼吸骤停。死因多为心律失常,包括由心肌梗死造成的猝死。而非心源性猝死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每年发生的心源性猝死达54.4万例。“在我们生活中,四类人最容易发生猝死意外:冠心病患者;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者;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者;吸烟者。”医院急诊科主任刘劲松介绍,寒冷也容易导致心血管痉挛,对心脏病人来说,可能诱发大面积心梗,导致猝死。“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一般都有心脏性疾病,但很多人都未能立即引起重视并就医,进而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刘主任强调,预防心源性猝死,定期体检,特别是针对心脑血管病方面的检查特别关键,有助于排查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同时要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黄金抢救只有4分钟“急救是一门学问,黄金抢救4分钟是世界公认的抢救概念。”刘劲松主任介绍,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在4分钟内得到心肺复苏救治,存活率可达50%;4至6分钟内救治,存活率降至10%;超过6分钟救治,存活率小于4%;超过10分钟,病人几乎救不活。近年来,我市发生多起心源性猝死的案例,医院之外,因市民不懂得急救措施而导致伤残或者死亡时有发生——年9月,在怀化河西商贸城(舞阳大道)路段,一名二十五岁年轻男子,在即将上公交车的一瞬间突然倒地且失去了意识。众人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但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他已没有了呼吸。“如在第一时间有人实施正确的急救措施,该患者的生命可能就保住了”。医院急救中心的主任刘劲松介绍。发生意外,第一目击者就是直接抢救者。在怀化,目前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15分钟左右,再快的医生也无法在“黄金4分钟”内赶到病人身边。这时,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就非常关键,如果经过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第一目击者就能现场施救,在急救车到达前,为病人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破除市民对急救的顾虑据悉,近几年民众对急救培训的热情上涨,去年8月,湖南医院联合怀化20家医疗卫生单位成立“怀化急救联盟”,进学校、进社区,手把手教市民急救知识与技能。湖南医院急诊科孙医师告诉记者:“公众急救知识培训十分简单、高效。以心脏骤停时的心脏复苏为例,从拨打急救电话、应该按压哪个部位、用什么手法、按压深度与大概频率等等,这些学起来都是比较简单的,只需半天时间就能掌握。”急救技能培训普及率不断上升,但在公共场所突发急病却“无人会救”或“无人敢救”的现象屡屡发生。“实施紧急救护行为,最终猝死者还是死亡或是出现残疾等情况,需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不少市民顾虑重重。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了湖南淮新律师事务所王建辉律师,王律师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明确规定:“紧急情况下,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救助人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即一般所称的见义勇为或者乐于助人的行为,不包括专业救助行为;(二)救助人以救助为目的实施紧急救助行为,即要求救助人需以“救助”受助人为行为的主观目的;(三)受助人的损害与救助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四)救助人对因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的损害不承担民事责任。王建辉律师认为此条款对鼓励见义勇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急救,保护救助人,有着积极意义,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如果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只是瞎救,还是要尽量避免好心办坏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zl/1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