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发病率为8‰-12‰,发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母体怀孕时存在宫内感染,孕妇抽烟、酗酒,接触有害药物,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系。据统计,我国先心病患儿累计已达万人,且每年新增病例15万人。由于先心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许多先心病甚至不影响孩子吃饭及发育,外表上与健康的孩子无两样,故往往不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先心病其实是一种限时性疾病,过了一定年龄段就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完全丧失治疗机会,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
先天性心脏病就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致使胎儿在心脏、大血管生长发育阶段产生的其形态、功能等方面的异常,胎儿出生时即具有的心脏疾病,又称先天性心脏畸形。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小儿先心病常见类型之一。胎儿时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大约15小时即发生功能性关闭,80%在出生后3个月解剖性关闭,一年后在解剖学上完全关闭,若持续开放并产生病理生理改变,即称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诊断确立后,如无禁忌证应择机施行手术,中断导管处血流。目前大多数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可用经心导管介入方法(使用Amplatzer蘑菇伞或弹簧圈封堵)得到根治。对于过于粗大、或早产儿的动脉导管未闭可考虑使用开胸缝扎的方法。
近年来,对早产儿因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可先采用促导管闭合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可主张手术治疗。目前,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1.年龄大于等于6个月龄,体重大于等于4Kg
2.直径14cm以下的PDA,左向右分流(直径小于2mm的PAD采用Cook弹簧圈法;直径大于等于2mm的PDA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
3.外科PDA结扎术或缝扎术后残余漏
1.将端孔导管送入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至降主动脉,若动脉导管未闭较细或异常而不能通过时,可从主动脉侧直接将端孔导管或用导丝通过动脉导管未闭送至肺动脉,采用动脉侧封堵法封堵;或者用网篮导管从肺动脉内套住交换导丝,拉出股静脉外建立输送管道。
2.经导管送入cm加硬交换导丝至降主动脉后撤出端孔导管。
3.沿交换导丝送入相应的传送器(导管或长鞘管)至降主动脉后撤出内芯及交换导丝。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因而被广大患者选择。此外,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技术成熟,并发症在3%左右,死亡率小于0.1%,成功率高,风险相对较小。接下来,详细为您介绍:
选择比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内径大3~6mm的蘑菇伞封堵器,将其连接于传送杆前端,回拉输送杆,使封堵器进入装载鞘内,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封堵器及装载鞘内气体。使用肝素盐水冲洗传送长鞘管,保证鞘管通畅而且无气体和血栓。从传送鞘管中送入封堵器至降主动脉打开封堵器前端,将封堵器缓慢回撤至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侧,嵌在导管主动脉端,回撤传送鞘管,使封堵器腰部镶嵌在动脉导管内并出现明显腰征,观察5~10分钟,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造影剂返流后释放封堵器。
采用经动脉侧放置弹簧圈方法,是将选择适当的弹簧圈装置到传送导丝顶端,送入端孔导管内,小心将其送出导管顶端2~3圈,回撤全套装置,使弹簧圈封堵导管主动脉侧。经静脉途径放置弹簧圈方法同蘑菇伞封堵法,先释放主动脉侧弹簧圈,再将端孔导管退至肺动脉侧,回撤导丝内芯,旋转传送装置,使弹簧栓子在肺动脉侧形成1.5~2圈,10分钟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弹簧圈位置良好、形状满意、无残余分流则可旋转传送柄,释放弹簧栓子。动脉法若要在释放前明确封堵效果,可从传送导管内注入造影剂观察或者需从对侧股动脉穿刺,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
以上是关于先心病的相关介绍,希望能给你提供帮助!(分享是种美德,把健康送给你身边的人吧!)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