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7岁女孩的手术失败了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796.html

和病人一起共度这些时刻,当然是要付出感情代价的。

以前每死一个娃娃,她都心里怄火,好久缓不过来。后来她知道了,就是这样,患者死了,家人是受害者,但有时候医务人员也是受害者,他们也会觉得痛。他们和患者绑在同一条船上,陷在同样的风浪中。

罗婷

编辑

楚明

医院小儿ICU里,7岁的女孩晓玲已到了弥留之际。

她的父母问病房里一位年轻的女医生:我们带她来看病,是不是做错了?

“我们是坏爸爸、坏妈妈。如果我不多事带孩子来做这个手术,无非她就是乌一点,心脏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但是还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我干嘛要让她受了这么多罪,最后又死掉了?”

女医生同样陷入自责,反复拷问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肯定有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做得更好,娃娃会不会就不会死了。”

晓玲是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今年8月,在心脏手术后,她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尽管多次抢救,仍不治身亡。

10月,手术的主刀医生赁可在微博上发表文章,写下了这个没有幸福结局的故事。

关于医学的复杂、不确定与不可为。关于职业生涯里不得不面对的“犹豫、无力、纠结、痛苦和忧伤”。

被上帝选中的孩子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历险。

当你在母亲肚子里待满12周,医生就可以通过超声检查,看到你只有乒乓球大小的身体了。看得更细些,会发现里面还有个橙子核大小的东西在蹦蹦跳跳。

那是你的心脏,是亚里士多德笔下,人和动物的行动指南,智慧的源泉,情感的核心。

生存法则是残酷的。它只允许携带优良基因、最有耐力的生命个体活下来。先天性心脏病,这种发病率约占出生婴儿0.8%的疾病,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会导致60%的孩子在1岁以内死亡。

7岁的晓玲,就是为数不多的被上帝选中的孩子。

在ICU里与晓玲父母交谈的女医生叫基鹏,在她记忆里,晓玲是一个安静的小姑娘。长头发,瘦瘦的,很秀气。

“这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的不幸都被她赶上了。”病房里一名护士说。

1岁时,晓玲被确诊为“复杂先心病:肺动脉闭锁/室缺/体肺大侧支血管”,翻译成通俗的语言就是,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肺动脉。

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大循环系统。肺循环,又称小循环,它的程序是,右心室泵血给肺动脉,肺动脉再把这些血泵到肺上去,完成气体的交换。

没了肺动脉,但身体是聪明的,正门不通侧门通,晓玲的主动脉上长出了一些侧支血管,就像小溪,直接把血液供应到肺上去。但问题在于,这些狭窄的管道只能让问题暂时缓解,而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她的主治医生赁可,在西南地区声名远播。要挂他的专家门诊,至少要等两个月。每年,他都要做多台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死亡率不超过百分之一。当然,这句话还可以理解为,每年仍有两三个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在术后死去。

在赁可的经验里,晓玲的病是复杂先心病里比较难的类型,需要经过多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是在晓玲1岁多时。“如果运气好的话,一般一年后她的肺动脉就可以发育起来,就像收麦一样,到收割季节了,就能进入第二期手术。”但很不幸,她的肺动脉没有发育起来。

她的父母都是本分人,温和坚定,每年都带她来复查,有时甚至一年复查几次。赁可每次跟他们说实话,“好像长得还是不怎么理想”,他们也失望,但总说,接着长吧!下次再来。

直到今年,发育基本过关,第二期手术开始了,目标是重建晓玲的肺动脉,赋予她一个完全正常的肺循环。

这个手术工程浩大。赁可需要把她那些细小的侧支血管,一根根收集起来,都剖开,摊开,像打补丁一样,缝在一起,变成一根大管道——这就是她的肺动脉了。

在1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赁可一共只做过3次。医院的麻醉科主任曾对他开玩笑说,你永远不会再想做这个手术。

手术记录显示,8月2号这天的这台手术,时间长达16个小时,体外循环分钟。

对晓玲来说,躺在手术台上,是一种巨大的托付,也是她到那时为止人生中最紧张、最重要的合作。对赁可来说,这同样意味着对意志、身体、心理的巨大考验。

好在,看起来一切都不错。做完手术,赁可给负责监护的基鹏发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lcbx/1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