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发现:当患者因“胸闷、心慌、气短”来诊疗时,其中包括有小朋友,有年轻的学生,有大学毕业后的上班族,也不乏有中老年朋友。我们不能一贯思维,按照心脏病处理。而是要深究其因,治病求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患者好了就彻底好了,至少三五年之内不会再犯。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胸闷、心慌、气短,一定是心脏病吗?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气血亏虚者、心肺功能不足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者、更年期综合征者等等,而心脏病指的是心脏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以及卵圆孔未闭等。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笔者在《胸闷心慌气短一定是心脏病吗?(上)》、《胸闷心慌气短一定是心脏病吗?(中)》中给出的五个案例,其中:
案例一,小朋友,张某,女,8岁,属于中医“心悸”范畴,而真正的原因是气血差,检查结果显示血色素9g。
此案在治疗上,不能见病治病,见心慌的问题就认为是心脏的病变,而去治疗心脏,缺乏整体观不加以辨证论治,属于下医;能够分析其根本原因,针对气血虚所致心脏出现供血不足现象,进行本质上的治疗,为中医;而如果能够深究其因,再找到气血虚的根本原因,为肠胃功能差、肠胃寒,从这个“根”上去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为上医。而如果能够从心理上给予辅导,让患者脱离身心疾病困扰,为上上医。
?案例二中,石家庄某重点中学高一学生,李某,男,16岁,胸闷、气短,偶尔心慌,跑步时会引发哮喘,为肺气不足所致,最终导致心肺功能差。
治疗上应益气健脾补肺,提升心肺功能。
案例三,张某,女,22岁,头晕、胸闷、心慌,舌淡苔薄齿痕,大便不成形,血压偏低,饮食上凑合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气血虚所致。
治疗上,同案例一,要温阳健脾补肾暖肠胃。只有肠胃不寒了,肠胃功能上来了,才能给身体源源不断的化生气血。
案例四,蔡某,女,46岁,胸闷、心慌、气短,因孩子考入大学离开了家,自己一个人在家,有一种孤独感,情绪低落,时常哭泣,严重时心悸。舌淡苔薄齿痕,脉细弱。大便稀、粘,不成形。食纳一般,稍多食易撑胀,血色素9.0。
心电图T波低平,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
?有朋友提出来了,“心电图T波低平,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少量返流”,完全属于心脏病无疑。
是的,现代科学诊断确应属于心脏病了,但是治疗上,仍然不能按照心脏病来进行治疗。
要究其因,找到导致疾病的最根本原因——气血虚,肠胃功能差。治疗上,仍然是采用温阳健脾补肾+暖肠胃。
案例五:患者,常某,女,65岁,晚上休息不好,胸闷、心慌发作,一日数次,舌淡苔白厚,脉弦滑。
心电图T波倒置,心脏彩超二尖瓣、三尖瓣返流,主动脉瓣狭窄。
急则治其标,此案例可以按照心脏病来进行治疗,治疗方案为疏肝健脾+养心活血安神。
缓则治其本,心脏的问题解决了之后,要给患者进行根本性治疗——健脾补肾。
?总结:上述五个案例,有什么异同点呢?
其根本原因,在肠胃寒,导致气血差,最后表现为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的状况,比如案例一、三、四。而案例五,虽然起初可以按照心脏病来进行治疗,但最终仍然要回到“治病求本”上来——温阳健脾补肾,可以兼顾养心活血安神。
?上述案例,运用笔者提出的“温阳健脾补肾+暖肠”的治疗方案,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胸闷心慌气短的情况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一般来说,小朋友恢复最快,案例一只用了三五付药,就没有再犯。中青年朋友,恢复要慢一些,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而中老年朋友,在治疗时间上,相对要慢一些,但是坚持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全身其它的情况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其中令笔者难忘的一段,是一位65岁胸闷心慌气短患者,经过笔者的治疗后,手上扁平疣一点点脱落,最后都掉光了。
?从根本上进行治疗,采用“温阳健脾补肾+暖肠”的治疗方案,暖肠的中药首选盐补骨脂,根据情况,酌加肉桂,肉豆蔻,高良姜,干姜等。肠胃寒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后,气血不断化生。从此,患者走上了重生,如同卫星发射,进入了预定轨道,能够自动运行,否则,半路掉下来了。
关于胸闷心慌气短的探讨,就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续篇章。有疑问或问题,欢迎和笔者探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