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失之宰予,将孔子气得心脏病快发了的学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这句话正是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讲述的孔子因为和弟子宰予的理念不一而造成的误会和矛盾,而宰予也被称作最令孔子头疼的学生,让他是又爱又恨,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一对师徒之间的趣事。

宰予,春秋时期鲁国人,比孔子小29岁,字子我,又叫做宰我。在《史记》中记载他是一个能言善辩之人。作为学生,拥有这样的好口才和敏捷的思维那当然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这种情况就会经常和自己的老师产生意见上的分歧。

就像我们在职场上一样,你是一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人,而且经常拥有很出色的点子,但是你的上司或许就不会理解你的看法,他会认为你的想法并不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么这个时候你们之间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

回顾各大史书,孔子在我们的心中的形象总是那么古板,很多时候都是严肃的申请,就像一个苦心钻研学术的教授一样,那么他自身的乐趣就会少很多,和他生活在一起也会时常感到枯燥和乏味。

这个时候善于调动气氛的宰予出现了,他就像我们班级中调皮好动的学生一样,总是拥有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也正是他才看到了孔子为人师的背后一面,他也和平常人一样喜怒哀乐,一样因为笑话而喜笑颜开,一样因为难过而痛哭流涕。

在《论语》中记载这样的一个故事,鲁哀公曾问宰予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更好,宰予回答到:夏朝用松木做,周朝用栗木做,用栗木做的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望而生畏,胆战心惊。从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看出宰予心中具有法家的思想,而不同于孔子的仁爱思想。

这段话传到了孔子的耳中,孔子的思想自然是难以接受这样的话语,便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去追究了。虽然孔子没有点名道姓地批评自己的学生宰予,但是话里话外都透露出对他的不满。

子曾经曰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宰予正是因为他的能言善辩而闻名,这恰恰和他的老师不对路,同时这个活泼的学生还经常“调戏”自己的老师,他不同别的学生一样对自己的老师奉若神明,他经常和孔子对着干,甚至玩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小把戏,孔子时常被气得不轻。

对于孔子的“仁爱”思想他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宰予便问孔子:“如果追求仁德的人知道仁在井中,那么他也会跟着跳进去吗?”看着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但是这背后可是包含着大智慧,孔子给出的回答也是让人赞叹:“君子可以被催折,却不能自己执迷;可以被人欺骗,却不能自身迷茫。”

《大戴礼记》中也记载着一个孔子和宰予的故事:宰予问孔子:“古时候有皇帝三百年之说,那么他还算是一个人吗?正常人怎么可能活三百年之久?”当然这个问题孔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如果说是假的那就违背当朝皇帝的意愿,如果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面说不定还会惹来更多的事情,如果说是真的那的的确确不符合事实。

于是乎孔子给了更为聪明的回答:“皇帝活着的时候被人们拥戴年,皇帝死后又被人们供奉了年,皇帝所立体质消解他的神迹又是年,这全部加起来不是三百年吗?”

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可谓是非常的严苛,正所谓“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但是宰予偏偏可以冒天下之大不讳在孔子的课堂上公然睡觉,这让孔子大为恼火,大骂其“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随后孔子又说:“起初我判断人,是听他说话,现在我对于人,不仅要听他说话,还要看他的言行举止,这正是因为宰予你而改变的呀。”

在此时孔子已经对宰予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但是秉持着诲人不倦的精神,他还是继续对宰予进行着教诲。古时候对孝文化尤为看重,当父母去世之后,子女都要头戴白巾,守孝三年,但是宰予却不以为意,他认为人不能太过于死板,不能空守礼节,应该拿出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孔子认为教育他的时候来了就问他说:“如果你的父母去世了,你还能安心吃饭睡觉吗?”不料宰予斩钉截铁地回答了他三个字:“安心!”这两个字都快把孔子气出心脏病了,他认为宰予没有仁义之心,于是便慢慢放弃了对他的教导。

但是宰予后来的发展却是出乎孔子的意料,根据《论语》记载,孔子门下有着72贤者,其中最为出名的“十哲”宰予赫然在列。唐玄宗时,宰予被追封为“齐候”,到了宋代被追封为“临淄公”,而在明嘉靖九年被改称为“先贤宰子”。

那么现在看来“失之宰予”指的不一定是宰予的品行让孔子失望,也有可能是孔子误会了宰予,这两种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在争论不休,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从史书中也应该知道过于呆板的教学是不合时宜的,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yf/162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