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今日冬至各地华人都在吃什么养生宝典转

当人们还在感叹

“这个冬天不太冷”的时候,

冬至就悄然而至了。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说明冬至这个传统节日还是非常重要的。尽管对时下很多年轻人来说,冬至究竟是什么日子,冬至有哪些风俗,很多人还浑然不知,但是在中老年朋友的心目中,“冬至”依然是很重要的。传统离我们很遥远吗?当然不是!冬至大如年,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冬至吧!

3个传说

传说之1:吃“捏冻耳朵”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所以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传说之2:冬至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传说之3: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随着时代的变革,冬至的传统习俗正在不断变异和淡化。但是,人们至今仍常以是日的晴雨来预测年内气候,“干净冬至邋遢年”、“晴到冬至落到年”等谚语至今一直流传民间。另外,世代相传的“冬至大如年”观念也还深深地留在比较年长的中国人脑海里。

形式多样的

民间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下面我们分享下全国各地代表性的民俗文化。

12

苏州人过冬至

——吃馄饨忆西施

  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12

福建人过冬至

——“冬至暝”搓丸

  冬至的夜最长,而孩子们爱吃“丸子汤”,睡不着,天未亮,就吵着妈妈要吃“丸子汤”,故有“爱吃丸子汤,盼啊天未光”的童谣。主妇把“丸子”倒进锅里,和生姜、板糖(姜、糖能祛寒开胃)加水一起煮成香、甜、粘、热的“甜丸子汤”。把它祭祖后,全家人分而食之。要把“丸子”粘在门框之上,以祀“门丞户尉”,保一家平安。还要把“(饲)喜鹊丸”丢在屋顶(一般是12粒,闰年为13粒,寓意全年月月平安),等喜鹊来争食时,噪声哗然,俗叫“报喜”,寓意五福临门。

12

台湾人过冬至

——九层糕祭祖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12

厦门人过冬至

——排队买姜母鸭

  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12

上海人过冬至

——家家捣米做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

  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号,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12

杭州人过冬至

——一天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12

客家人过冬至

——冬至水甜酿美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为了这一天,客家主妇常挑个吉祥的日子,专门到集市添置酿酒的器具,把陈年的酒坛搬到溪流中,用黄黄的细沙洗去污物,再让清凉的泉水反复冲洗,最后置放在阴凉处风干。让其慢慢酝酿,时间愈久酒质愈醇,酒色愈清朗。

老年人要预防心血管疾病

  冬至时节科学养生、调理得当,的确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除了保持精神豁达乐观、避免过度劳累、早睡晚起、适度运动、节欲保精之外,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中老年人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危害很大,要多加注意预防。

多吃坚果减少心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在饮食上不妨多吃坚果,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中医认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在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冬天天气较冷,很多人吃后不存在这个问题。还有坚果大多有补肾健脑、强心健体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冬季进补多吃坚果很有好处。当然吃坚果也要适量,且因人而异。

  虽然坚果高热量、高脂肪的特点让很多人担心吃多了会发胖,但是它们营养价值非常高。而且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

  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等营养,并含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因此对抗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此外,单纯从季节上看,冬至后也是最适宜吃坚果的季节,因为坚果性味偏温热,其他季节吃容易上火,而且吃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此外,冬至后的饮食还宜多样化、清淡,不宜吃肥腻、过咸的食物。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物,适量多吃羊肉、狗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可做羊肉炖白萝卜、麻油拌菠菜等,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功效,适合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脾胃虚寒者服用。

吃苹果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苹果中含有维生素C,对心血管和心脏病患者来说是重要的健康元素。另外,苹果中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苹果中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苹果的香气是治疗抑郁和压抑感的良药。专家们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在诸多气味中,苹果的香气对人的心理影响最大,它具有明显的消除心理压抑感的作用。

  法国科研人员经过试验得出:吃苹果可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分泌和胆汁酸功能,因而可避免胆固醇沉淀在胆汁中形成胆结石。有人实验发现,经常吃苹果的人当中,有50%以上的人,其胆固醇含量比不吃苹果的人低10%,所以吃苹果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哪些人群不宜吃

  1.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不宜生食苹果,尤其是在急性发作期,由于肠壁溃疡变薄,苹果质地较硬,又加上含有1.2%粗纤维和0.5%有机酸的刺激,很不利于肠壁溃疡面的愈合,且可因机械性地作用肠壁易诱发肠穿孔、肠扩张、肠梗阻等并发症。

  2.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白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均不易生吃苹果,以免使症状加重或影响治疗结果。

  3.冠心病、心肌梗塞、肾病慎吃。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冬季爆发的疾病之一,《百岁养生》在此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多吃坚果、苹果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4招对抗呼吸道疾病

  12月昼夜温差大,人们主要在室内活动,加之冬季人们习惯于门窗紧闭,室内通风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发生暴发。

  疾控专家表示,预防措施上应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体弱者等可考虑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如出现类流感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和休息。

  此外,学校、幼儿园应注意校舍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培养幼托儿童、小学生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幼托机构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做好使用玩具、食具、毛巾、便器和厕所的定期消毒。

  专家还提醒,除注意预防上述疾病外,这一季节,市民还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普通感冒的发生和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复发。

为了预防冬季呼吸道疾病,公众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

注意通风减少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冬天很多人喜欢呆在室内,而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室内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这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都以群体存在,附着在固体或液体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其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或在室内放一台小型高效负离子发生器,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常开门窗换气,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和繁殖。同时要定期采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线或者点卫生香等措施给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第二

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冬天的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导致病菌的孳生和传播,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不少人感觉特别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其中,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最大。研究证明,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左右,比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多喝开水、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地面洒水等,均可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第三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健康的身体是避免或减少冬季呼吸道疾病机会的根本办法,尤其是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预防呼吸道疾病。散步、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均为不错的办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也可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应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第四

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市民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清洗上呼吸道,减少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内的存留。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最好戴口罩。如果身边有流感病人则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另外,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气候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身体一旦出现不适时,医院就诊。

冬至进补先养脾胃

进入冬至后,天气寒冷,脾胃消化能力相对较强,吸收较好。所以,身体较虚弱的人冬天应加紧进补,来年才会精力好、力气壮。但很多人还是常常会质疑:我平时很注意饮食,吃了不少补品,但流感、支气管炎等老毛病还是会来!还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体质亦丝毫无增强的现象,在中医看来,就是“虚不受补”的表现。专家表示,在进补之前,最好先调理脾胃。

四类人常会“虚不受补”

冬至意味着寒冷的冬季来临(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逐渐延长。古人云,冬至日一阳始生,从冬至这天开始,不断生长的阴气终于达到顶峰,阳气也终于停止了销蚀,就要回升了。

  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能力才好,进补才能有效。而四类人常常大量进食人参、鹿茸、阿胶等高级滋补品,不仅得不到增强体质的好处,反而还会出现一些肠胃不适的症状。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雷海燕指出,一般以下四类人常会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1)一向脾虚的人,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现象。

  (2)胃寒的人进补后消化不了,会发生腹痛。

  (3)肝郁、心情不好的人也不受补,进补后会腹胀。

  (4)胃中有火的人,进补后会感觉胃中吞酸嘈杂,恶心欲呕。

  专家认为,对冬不受补的人,应在进补前先调理脾胃。不辨体质就进补,则“脾胃易损,百病丛生”。

进补先辨体质再调脾胃

在临床上,脾气虚进补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情况最多见。雷海燕说,从中医的望闻问切上看,这一类人经常食少腹胀、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通常,脾气虚的人群,在进补前应先健脾,比如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也可多用山药、扁豆、薏苡仁、白术等煲汤饮用。等脾胃功能有所恢复、脾不虚时再进补,才能保证吃进去的补品能够正常消化吸收。

  还有一些人,平日里好食辛辣肥甘,日久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部灼热、嘈杂。进补后,常常会腹胀而不能消化。这就属于脾胃有火的表现。雷海燕指出,像这一类人进补前就应先清火,可用麦冬泡水喝,或喝苦丁茶、或吃菜时多吃苦瓜、黄瓜、青菜,等胃火退后再进补。

  另外,老年人消化力比较弱,常会积滞宿食,而出现厌食的表现,进补后也会出现胃部饱胀,口臭便臭等表现。老年人进补前,应先“消食和胃”后再进补。比如饭前先服陈皮、山楂、神曲等开胃药,饭后可服香砂养胃丸,身体较好的可适当服用平胃散或保和丸。平常可用炒谷、麦芽泡水喝。

女要养肝男要补肾

中医认为,肾亏精损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是诱发男性疾病,如不育、阳痿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女性肝不好,会引起与眼睛有关疾病、与筋有关疾病以及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女性生性阴寒,所以怕冷;男性生性阳燥,所以怕热。从生理角度来说,男人和女人生殖系统的不同造成了他们的温度“差异”。男人生殖器官中的睾丸不耐高温,它需要维持比体温低的温度,否则会伤害精子。而女人的子宫像个倒置的梨,属凉性,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所以女人更需要温暖的呵护。因此,中医里有“男冷养女热养”的观点。那么冬天男女各自该如何养生?

女人冬季养生多养肝

1.注意身体保暖

  女性身体寒凉,最好少吃寒性食物,尤其是常常手足冰凉、易感冒和处于经期的女性。由于女性的生殖系统怕冷,一旦受凉容易引发痛经和月经不调,因此,在冬季,女性要注意脖子、腹部、腿部的保暖,适时加衣,不可为了追求时尚、美丽而忽视了身体的承受能力。

  2.每天泡脚御寒

  寒从足底生,冬季泡脚可以帮助女性防寒保暖。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泡脚水不宜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助双脚御寒。

  3.适当补充肉类

  羊肉、牛肉、鹿肉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御寒效果较好。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此外,女性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等汤膳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做菜时,放些姜、胡椒、辣椒等调料有“产热”作用,能帮助身体御寒。

  4.注重养肝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先天。对于女性而言,肝脏这个器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藏血,在志为怒,开窍于目,主一身之筋,所以怒伤肝,与眼睛有关的疾病、与筋有关的疾病、妇女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往往与肝有关。

  肝的生理特点就是“主升、主动、主散”。怎样养肝?主要从肝的特性入手。肝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养肝首先要滋阴,其次是养血。肝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如果身体里血液供应出了问题,肝肯定难辞其咎,所以养肝必须养血。女性养肝可多吃葱、蒜,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菜、莴笋、茄子、马蹄、黄瓜、蘑菇等。

男人冬季养生多补肾

1.不宜频繁蒸桑拿

  冬季,寒风凛冽,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既暖和又可以让身体放松。但是当外部温度高达50℃-70℃时,极易破坏男性精子的生长环境,甚至造成“死精”。因此,男性不宜频繁进行热水浴或桑拿,每周一次便可,温度以37℃-41℃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周累计不超过30分钟。有生育要求的男性最好半年内别泡热水澡或蒸桑拿。

  2.经常进行温和的运动

  寒冷天气易患疾病,这和心肺有关,心肺健康可以降低秋冬的发病率。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健走、游泳、慢跑等都是不错的健身运动,可以帮助男性在秋冬季节养护心肺,增加抵抗力。

  3.少食寒凉食物

  冬季,男人应多食温食,少食寒凉食之物,以颐养胃气。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会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不宜多吃。男性应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狗肉、羊肉是温补肉类,可以适当进补。

  4.注重补肾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肾亏精损是引起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养生家把养肾作为抗衰防老的重要措施。

  医学研究表明,如果男性肾虚且不及时补肾,极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状,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中医认为,“冠心病”也主要是心脉瘀滞、心肾不足造成的。老年人慢性腹泻与脾肾阳虚密切相关;肾虚还可以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也与“肾虚”有关。

  古语有云:“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意思就是,冬至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在此也特别提醒中老年朋友,尽量做到“行不疾步、坐不至久、卧不极疲、积极锻炼、快乐养生、顺利越冬”。

冬至

 如果你认为这几个星期已经冷的不行了。可别松懈,要知道今天(12月21日)冬天才正式开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从上午5点44分开始进入冬至。这一节气标志着今天是北半球与距离太阳最远的一天。

  往好的方面想,今天以后,白天就开始慢慢变得越来越长了。

  虽然对于咱们北半球来说,今天是白天最短的一天,但今天对于南半球来说,却是夏季里白天最长的一天哦!

来源:养生主









































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zl/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