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际气象界,这一已有千年历史的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更是民俗文化,也是自古以来老百姓养生的不二法门。
立春养生要保护阳气
秘诀:早起早睡以养肝、不要过早减衣、防止旧病复发、每天梳头百下、多吃韭菜香菜、少吃补品和盐。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雨水养生要防“倒春寒”
秘诀:春捂要恰到好处、健脾祛湿食芡实、睡前摩腹加提肛。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要记住,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
惊蛰养生要根据体质合理调养
秘诀: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太阳出来后再外出锻炼、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预防感冒和流感。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一到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节气的养生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的调养。
春分养生以平和为本
秘诀:精神:心平气和、起居:多晒太阳、饮食:戒酸增辛由于春分这天正好昼夜平分,阴阳各半,此时的节气特点是阴阳平衡,故养生也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要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清明养生要防止慢性疾病
秘诀:饮食宜清淡少吃发物、饮菊花茶散冬季寒邪、肝郁化火可服安宫牛黄、心脑血管药物需减量、清明时节,时而风,时而雨,天气似乎也变得多愁善感。风多、雨多是清明节前后的气候特征,但人们扫墓踏青,户外活动增多,如果不加留心就容易受到风邪的侵犯。
谷雨养生食用益肝补肾的食物
秘诀:居:养阳多晨练、食:药膳益肝肾、体:变天易发病、疗:泻火按穴位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谷雨前后是神经痛、花粉过敏、风湿病的高发期。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
立夏养生先养心
秘诀:炎热汗多营养消耗大、多进稀食有利补养、夏日烦躁跟“心”有关、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专家称,立夏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白癜风早期症状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