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疾病用药
疾病保健
疾病预防
疾病饮食

中医堂简谈生命与天文,中医谈睡眠

文/董洪涛

编/彭嘉琪

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理病理亦必与天地变化相应。中医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反过来讲,天地又是一个大生命,人是大生命中的一个小分子。我们要在大生命之中保持健康,就要了解天地的运动法则。

中国古贤观天察地,并应之于人,创建了中医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中医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需法于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合于四时气机变化规律。

生命与天体运动

生命是由天体运动而产生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由太阳、月亮等诸多天体运动所支配。人的健康亦必然受太阳、月亮、地球及五大行星的影响。人的体力、情绪、智力、血压、血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个指标都会随时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应该符合正弦曲线的规律。

治病或养生就要重视这个变化规律,比如,根据古人的观察,月经主要与月亮相关,故以“月”命名经期。

现代研究发现,凡是月满时月经排出,月晦时排卵的女性,往往易于怀孕,因为其经期合乎月亮运动周期;亦有人研究了月经周期正常且已生育的女性,发现其多于午时行经(阳中之阳),且半夜排卵(阴中之阴),这也完全符合天地阴阳的活动规律。

因此说,生命的运动规律合乎天文,研究生命就一定要研究天文。中医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中医把天文的运动与生命的运动相结合。中医里有时间医学,根据日月地以及行星、恒星的运动以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并用于养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养生,即是顺应天地运动规律

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由此说,中医是研究人的生命的健康的学问,中医离不开天地之道。

天地规律有很多种,日月星辰各有其运动规律,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着的:春则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夏则在天为热,在地为火;长夏则在天为湿,在地为土;秋则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冬则在天为寒,在地为水,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再者,太阳每天东升西降、月亮每月有晦朔变化、每年四季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天地运动规律,这就是天地之道。观察并掌握这个规律,即是知“道”。“道”产生了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并且有生老病死的规律。

因此说,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

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

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

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故说,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阳变换之理。

日月星辰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天地之间的阳气亦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其运动方式以升浮降沉为主。

人的阳气与天地阳气相应,亦有升浮降沉的变化规律。每年的春夏秋冬即对应于每天的晨午夕夜,前贤明言:夜半为冬,人气入藏。意思是说,一日之有夜半,犹如一年之有冬季。由此说,《内经》中关于四时的养生原则亦完全可用于指导每日的养生。

《内经》非常重视四季对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影响,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因此,顺天地之道养生,则能健康长寿;逆之则灾害丛生。

注:此篇为我的学生李达明整理,有删改和补充,愿与读者分享。本篇内容多出自我的新浪微博:选择中医_董洪涛。

你会睡觉吗?——中医谈睡眠

人不能不睡觉,且人人都会睡觉。但您可能不知道,睡觉既是生命的必需,也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善治病者,先调病人的睡眠;大病患者气血虚弱,欲要康复,按时睡觉即是保证气血旺盛的关键;平时养生,不需要掌握多么复杂的方法,学会睡觉就能养生。

以下从中医的角度谈谈睡眠的好处,并探讨睡觉的方法,希望能给读者以启迪。

壹.睡眠养正气

睡眠离不开阴阳二气的变化。正常睡眠的生理基础是天人相应、阳入于阴、阴阳和合。睡眠的过程,即是阴阳平衡的过程。阴阳平衡,人体才能健康,所以说,人离不开睡眠。

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容易发育不良。为什么呢?

婴儿稚阴稚阳,其阳神不足,因此需要有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使阳气归根,肾为阳根,阳气越是归根,生长发育能力越强。因为肾主生长发育,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养肾。

成年人阳气已旺,当然不需要象婴儿那样多的睡眠,但也需要每天睡足七八个小时,才能保证精神旺盛,体力充沛。

睡眠助美容

在临床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有女性病人要求美容。所谓美,即是气血旺。因此说,美容的关键在于使气血旺盛。很多人会问,要吃什么才有利于调理气血?

其实,吃什么不要紧,按时睡觉才是保证气血旺盛的关键。气血源于水谷,吃不饱当然会影响气血,但光吃饱了还不够,还需要按时睡觉。晚上9点至11点为亥时,此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女子以血为本,亥时入眠,则子时与丑时处于深睡状态,最有助于肝血升发。

因此说,女性若要保持容颜娇好,并少长黄褐斑,应做到早睡,不熬夜。若能再辅以必要的饮食调理与针灸、汤药治疗,相信效果更为满意。

叁.睡眠可养阳

大量的研究都证明:熬夜伤身。有统计资料显示:百岁老人的共同养生特点即是亥时入眠。因为若过度熬夜,阳气不能交阴,则虚耗于外,因此熬夜最是耗阳,阳耗则体质必差,必难长寿。

再者,肾为先天之本,肾不能伤,伤则影响健康。而养肾,第一条就是不熬夜!丑时由肝所主,熬夜伤肝,导致肝不能生血,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不少人不知道,熬夜也会伤肾。肾主藏精,按时并有充足睡眠的人肾精旺盛,其精气神亦足;而熬夜的人相火上浮,火不归根,则损伤肾精。

我们既然做不到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但至少要保证入睡时间别晚于23点。

我自己有体会:年轻时精力非常旺盛,从来不喜欢睡午觉,即使不午休,一天从早至晚都充满活力;中年后精力渐有下降,中午需要午休一下才能恢复精神。精神的健旺与否体现在阳气的盛衰上,睡眠是让阳气休息,阳气休息地好,自然精神健旺;眠差的人往往精神差,是因为阳气得不到休息。因此说,睡好觉,即是养阳,阳旺则精神旺。

肆.睡眠有方法

失眠非常多见。失眠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来失眠人数,尤其是顽固性失眠人群暴增,导致精神、体力及健康水平下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国际上纷纷成立睡眠医学会,冀能藉现代科技力量以缓解失眠。其实,中医治疗失眠疗效极佳,且无后续药物依赖性。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对于失眠的康复意义重大。

失眠,其基本病机是卫气循行失常,阴阳失和。而五脏精气不足,或因邪扰,或因五脏相互乘侮,均可导致阳不入阴而失眠。关于如何治疗失眠,将另文讨论。

如何才能睡好觉?有睡眠专家主张“在疲劳的时候睡觉”,只要疲劳,即可随时睡觉,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并认为这是一个获得高质量睡眠的好方法。从中医角度来看,治疗失眠应该顺应天地规律,在当睡的时候按时上床,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着眼睛,放松身心。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只有符合天地规律的睡眠才是最好的。

睡觉有这么多的好处,有人问,那能不能多睡呢?答案是:不能。人之所以睡觉,是因为天地有昼夜,人当应之。晚上黑黑的,太阳睡觉了,人也要休息;白天太阳升起来了,人当顺应太阳的活动规律。从中医来分析,睡觉时阳气内敛,这是阳气在休息。若睡眠时间过久,阳气过度内敛而不能升发,这就是逆了天地规律。

伍.最佳睡眠时间

医学界公认的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1点至次日早晨6点,而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3点为睡眠的黄金时间。此时肝脏的代谢最为旺盛。若长期错过这段睡眠黄金时间,将会发生睡眠障碍,导致身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由此说,学会睡觉,有利于健康。

那些喜欢夜生活或者不得已半夜加班,经常凌晨1-2点钟才入睡的人,是疾病和衰老的先行对象,尽管你暂时察觉不到。

一般而言,医生建议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睡6-8小时为宜。关于睡眠时间与死亡危险率的关系,近十多年来国外有过多项大样本调查,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死亡率最低。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过短,超过10小时过长,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60岁以上的人每天需要5-6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或是婴幼儿每天需要睡10小时以上。

陆.睡眠时当防寒

人进入睡眠状态时,阳气深藏于阴中,这叫阳气归根。《内经》早已强调,睡眠是卫气运行至阴分所表现的生理现象,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昼则醒,夜则眠。睡眠时人身气血流通缓慢,体温下降,人体的卫外功能减弱。若有风寒外袭,风入筋,寒入骨,就容易出现晨起的各种不适,颈部酸痛,骨节僵硬,甚至发烧等。

因此说,睡觉时一定要关闭窗户,且不能当风睡觉,这是预防大病的关键。否则,风寒外袭而深入,大病重病由此而生。

柒.打盹也是睡觉

从中医来分析,睡眠是阳气大归根,闭目养神是阳气小归根。

中午12点至一点之间,大部分人的体能都会出现衰退,此时最适合午睡。再者,当工作疲倦时,不妨闭上眼睛打个盹,即使数分钟,也有助于恢复精力。中午阳气升浮,此时午休一下,可以保证下午的高效率工作。

并且,生活中并不需要长时间的午睡,当有困意的时候低下头闭目养神,效果也很好。

有研究发现,工作时打瞌睡对提高记忆力、缓解疲劳有着极大的帮助。

捌.午休有利健康

午休因此被称作是一种最佳的“健康充电”方式。中午天地之间阳气最浮,人气亦最浮,此时午休,可以引阳归根。午休好处多多,不但能让下午更有精神,更有其他的好处。

有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因为午睡过程中,人体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正好与原来相反,从而使机体新陈代谢减慢,体温下降,呼吸趋慢,脉搏减速,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脏消耗和动脉压力减小,还可使与心脏有关的激素分泌更趋于平衡,这些都有利心脏的健康,能降低心肌梗死等心脏病的发病率。睡午觉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且可消除压力。

午休对于控制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血压。

午休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午休10分钟,能提高记忆力和创造性。睡觉能将暂时性记忆转化为永久性记忆。研究发现,人每天会丧失部分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午睡能逆转这种衰退。有研究显示,10分钟的午睡是恢复认知功能的最佳时长。

总之,适当午休大有好处。

玖.午休勿过久

从中医来分析,中午阳气外浮,需适当午休,使阳气稍微敛降一下,有益于健康;若午睡过久,阳气过度敛藏,则难以骤然升发,这是逆反了自然规律。

但午休不可过度。有研究称,午睡超过一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46%。早晨至中午为阳,阳主动主升;午后至半夜为阴,阴主静主降。午休过度,从盛阳突然转阴,阳郁于阴中,易于化热,热灼阴津,为患不小。

我自己的体会:午休时间不能太久,否则,醒来非常困难,且醒后精神恍惚,头昏沉不清醒,甚至影响当天晚上的入眠。况且,宰予昼寝,孔子可是大加批评的。

午睡若过久或过深,往往会有些不舒服的反应。比如,有人午睡即会做梦,醒来则非常难受;有人午睡后头晕,甚至头痛;有人则会心情不好,有种恍然隔世的感觉;有人午睡后一下午都清醒不过来,到晚上又精神百倍,无法入眠,等等。

小结:养生的方法千种万种,睡眠即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凡大病要康复,先需调好睡眠。

编/彭嘉琪

更多文章,新浪博客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vqtw.com/jbzl/5967.html